Dahe Teahouse: A Business Card of Changde Yuanli Culture
2023-07-07Qiao Xiaoyang: Hong Kong's financial status will remain unchanged after 50 years, quoted by Wu Hanqing.
2023-07-07
易洪斌简介:
易洪斌,画家、作家、学人、报人。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吉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名誉主席。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吉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
中华美学学会会员,吉林省美学学会名誉会长。
吉林省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名誉主席。
获政府特殊津贴,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
艺术人生
易洪斌,湖南长沙人。自幼好涂鸦,每览前贤及徐、齐诸大师画辄心向往之,心摹手追,不能自己。或速写于街头,或素描于陋室,或动物园图形,或岳麓山写景,培养了绘画的基本功。
上大学后学史习文,然不废绘事,于古希腊、文艺复兴及近现代艺术时相研习,且作了水粉画和油画的尝试,吸取了西画的一些营养。大学毕业后从事新闻工作之余,一度辗转于美学、文艺理论的探讨著述和小说、杂文、散文的创作。
易洪斌南人北相,一米八的身架透着北国男人的粗犷不羁,而谨严儒雅的气质和一口深沉响亮的湘音又时时透露出江南书生的飘逸超然。在文化圈内外,易洪斌的名字是担当得起:“才华横溢”四个字的。作为一个新闻界的通才,他文彩斑斓精于办报,且于美学、史学、哲学诸领域皆有建树,这早已为人所知。至于双管齐下,能文能画,偏偏又在高手云集的画界争得一席之地,则又是近十年来的事了。
易洪斌生于湖南汨罗,祖上多为读书人,却没有以书画名世者。一九六三年,他离开长沙,进入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一九六八年毕业后分配到吉林省,先后在林区和延边日报、吉林日报工作,新闻成了他的主业,由编辑、记者到副总编辑、总编辑、社长。在这二十多年的时间里,易洪斌一直孜孜于哲学、美学、史学、文艺理论的探索和著述,旁涉文学创作,先后发表了许多有关哲学、美学、文艺理论等方面的著述,还发表了小说、散文、杂文及诗词作品,出版了《美学漫谈》、《维纳斯启示录》、《两个人的世界》、《一分历史十分情》、《怪侣奇踪》等著作。
从他的履历中很难窥见成为画家的机缘,但偏偏他就成了。国内美术界热闹非凡,风潮迭起,诸种理论、画派前呼后拥。而文人又兼画家者,天津有冯骥才,吉林则一出就出了两位,韩静霆和易洪斌。
若干年后重握画笔,这些画外修为作为文化引子对于绘画本身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此后砚耕不辍。其画题材广泛,大小写意并举,风格雄深雅健,重人文色彩,走兽、人物、花鸟等题材均有涉猎,尤精于画马,自成气象,为“关东三马”之一。在继续深化、拓展画马这一主题的同时,致力于人物画的创作和探索,出了一批历史画、哲理画和人体画作品,数十家报刊予以发表,有的还作了专题介绍,颇获好评,论者认为,其人物画已形成画家自己的个人风格。
在长春、南京、烟台、深圳等地数次举办个展,画作参加过在美国、韩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举办的画展,并多次在国内一些画展上展出,多次参加文化界.美术界举办的大型活动。画作或获奖,或被收藏,或收入画集,或被绍介。全国数十家报刊发表其画作,《美术》、《人民日报》等权威报刊对其人其作作了评介。
个人荣誉
传略载入《中国现代美术家辞典》、《世界现代美术家辞典》、《中国当代美学名人志》、《中国文艺家传集》、《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中国作家大辞典》、《世界华人文化名人传略》、《世界华人艺术家成就博览大典》、《中国当代名人录》及英国出版的《2 0世纪2000位杰出人士》等数十部辞书。同时,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IBC)编撰的《国际传记辞典》、《亚洲及太平洋国家名人传》、《世界最优秀的名人传记》、《新世纪前500人〉等典志还多次邀其入编,并获美国传记学院国际研究委员会(ABI)的终身成就奖提名,为ABO终身会员。
方家如是说
作家、美学家、新闻编辑家的易洪斌,以卓绝的画艺,跻身艺坛,令人叹赏惊绝。以学者身份而精研绘事,顺理成章应视为当代文人画家之列。然而这又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文人画,而兼有作家画的规范和功力,从而作出艺术方面的超越。
易洪斌画作的题材和艺术手法十分广泛。人物、花鸟均有涉猎,尤以画马最为投入和擅长。但不论任何题材的作品,给人的强烈印象是宏深博大的气势,崇高悠远艺术美学思想的展现,并且涵蕴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昂扬的时代精神。
——雷正民:《气脱毫素天机入神——易洪斌画作赏评》
难得才多艺更多,丹青翰墨共婆娑。
屈原千古精神在,我敬方家号米萝。
——蔡若虹:《赠洪斌》
我之所以赞赏易洪斌马的写意,更多的是赞赏他作为一个非专业的文化人,却深得白石老关于中国画的妙境恰在似与不似之间的精髓。他作品中那粗犷的笔触,饱满的情绪和风卷残云式的疾速挥写,通过色与墨和大块的黑白灰结构致使画面形成外延的张力,令其万马奔腾的画卷声势逼人。其恣肆勾勒的草书线条锋芒毕露,似乎是有意要与中国画最为高远的平淡、冲和境界相抵。如果不是具有那种外表沉稳、内中炽烈的天性和情感,易洪斌本可以收蓄起激情的圭角和锋芒,令其作品趋向儒雅而内蕴,然而在他的挥写中竟丝毫无意掩藏,全然一副直抒胸臆、一吐为快、一吐神畅的狂士作派。
——冯 远:《丹青骐骥写精神——易洪斌画作读后》
易郎善文复善画,大笔如椽画骏马。不作圉人手中物,偏爱飞黄逐腾达。自古画手多如云,唯独画马无成法。曹霸韩干今已矣,松雪柔纤未足夸。山阴任氏多佳作,惜乎风骨欠潇洒。近世首推徐悲鸿,奔雷走电属大家。易郎笔下开生面,泼墨如水何老辣。振鬣奋蹄欲腾空,荒原大漠任叱咤。知君心有凌霄志,厚积偶然得薄发。一腔豪气无处写,化作群马恣踢踏。吁嗟乎自古大材终有用,神骏何须妄评价。暂收霸悍归平淡,闲来信手瞎拓拓。
——范敬宜:《题易洪斌骏马图》
易洪斌的画中有技巧,但不是纯技术的操练,易洪斌的画中有思想,但不是思想廉价的诠注。思想的抒发转换成视觉的语言,将作者的思绪爱憎深深地镕铸在艺术形象之中。
在并非人物画的画中我读到了人的存在,这就是易洪斌的画给予我们的启迪。
——刘国辉:《有益的启迪——易洪斌画作观余》
李白的“相看两不厌,惟有敬亭山”,说的是物我两忘的完美境界,易先生把这诗意引进了画中,给了人以无尽的想象。
——谢 冕:《善画能文博思雄辩——为(凡圣之间)序》
易洪斌先生挟其文学之才,运用在画马之中,显示出了一种与其他画家不同的独特神采让人看后难忘。易洪斌系湖南长沙人,他以楚人细腻奇诡之质而融会于北方英武雄骏之气,于文学、哲学、美学、新闻学诸多方面造诣颇深。
——程大利:《万骏腾骧写风神——读易洪斌画马》
我还想提到的是你所绘制的一批历史题材和与历史有关的作品。像《长恨歌》、《圣者》、《霜锋铮》那些场面浩大,人物众多的作品,无大功力、无深功底恐很难画出这些给人带来震撼的巨制。
你汲取了国画、壁画、连环画、风俗画诸家之长,演示出你笔下独有的《长恨歌》。
——阎 正:《大匠之门——致易洪斌》
我之所以对洪斌先生画中的楚文化背景如此看重,也想说明画家的艺术风格并非只是一味的“骏马秋风塞北”,在他的心灵深处,也潜藏着南方的青山绿水、春雨杏花。
——侯军:《湘魂楚韵入长白——读〈易洪斌画集〉》
我对洪斌同志作品的第一个印象,不论是人马走兽诸般造型,全都是笔墨飞动,气势宏伟,一望而知是大家手笔。
……
尤为难能可贵的是,他笔下的奔马,已不同于过去和今天的画马名家,而是挥毫急写,姿态飞动,个性突出,下笔之先,早已胸有成“马”,所谓意在笔先,奔马的造型已然在胸,所以能随手应形,由此可知作者本人对于画马的技巧,非同一般。更使人感到意外的是,其利用工作余暇,竟能画出出人意表的各种奔放的马群,震撼观者,却是不可思议的问题。但这毕竟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如何去理解?不能不为之困惑。说到底,只能以奇才视之可也。
——杨仁恺:《从文化底蕴探寻艺术的魅力——谈谈易洪斌的绘画作品》
看得出其中有庄子“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美学渊源,看得出明代徐渭愤激奔宕的画风对他的影响,使他的作品充溢着奇姿纵肆的激情和放纵不驯的力量。
——贾德江《雄豪大美 奋激奔宕——小谈洪斌画马》
《先民》组画在艺术表现上既保持了中国写意人物大笔挥洒的绘画风格,同时又打破了中国人物画平面造型的传统,借鉴西方绘画主体造型的艺术方法,增强了人物形象的厚重感,有力地揭示了先民形象的内在精神气质,因而给观众留下的印象是深刻的。
——关德富:《“刚性与力度”的追求——(易洪斌画集)观后》
读易洪斌画马近作,最令人震撼的是他的力量与情怀。他的力量是气吞山河的气势;他的情怀是华夏古风的高远。在这个白领趣味无处不在、浅吟媚语充斥于世、迎合与庸常之气盛行的时代,易洪斌将阔大与雄沉、深郁与苍古的画卷展现于我们面前,让我们萎靡已久的内心重又注入了久违的激情,重新体验了恍若隔世的浪漫和感动。
易洪斌的绘画,接续了业已断裂的历史,它超越了消费与享乐的“世说新语”,有意与当下时尚拉开了距离,而独步于艺术精神的高地,沉湎于艺术家自己的想象空间。在“全球化”一统天下的叙事中,他力图回到本土资源,为独立的民族文化身份作出求证。这一争取的实现,不止是易洪斌对绘画艺术心仪已久的感情, 同时也是他于画坛之外铸剑十年的修炼。
——孟繁华《“斯须九重真龙出”——读易洪斌画马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