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g-Hung Chen, the Richest Chinese American with a Love-Hate Relationship
2023-07-07What are people most concerned about at the 2012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2023-07-07Is this part of the political norm in China today?
小编提示:
近日,“内地人港铁进食引发对骂”的视频在网上疯传,并引起两地网友的热切关注和广泛讨论。1月19日,北大教授孔庆东在内地“第一视频”网络电视台,前后五次大骂“香港人是狗”, “洋仔心态”,又指“用法治维持秩序的地方就证明人没有素质”, 不会说普通话的是“王八蛋”……
原本春节前决定不上网,但看骂人的如此张狂放肆,不能不说几句。以此哗众取宠,博取点击率,实在不堪。中国大陆与香港的关系并不像大家想象那么牢不可破,但毕竟属于两地文化差异性范畴,并非不共戴天,孔庆东言论被港媒借题发挥之后,势必演绎成另一种政治效应,于大局无益,已超出了言论自由的范畴。
香港回归祖国15年,与内地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联系日趋紧密,但港人的国家认同意识何以无法达到主观预期,这个问题可有学者专家认真分析研究?动辄归咎分裂势力,几乎是懒汉思维。台湾与大陆关系自08年以来的互动频密,但何以最广大的台湾民众仍无法感受到大陆的善意和民生实惠?实在引人深思!
孔庆东教授不仅对港人痛斥其非,也顺便鞭挞了说粤语方言的南方民众,这些言论不再属于学术研究范畴,而是将客观存在的地域文化差异,南北方方言差异,不同地域文化风俗习惯上纲上线,无限联想。那些暴力化的语言,很难有说服力,不值得批驳,也不鼓励传播,所在的视频网站似应有相应的对应措施。
动辄指责他人汉奸、狗,动辄指责他人属于汉奸报刊,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之后,居然大行其道,甚至被视为是某种派、某个什么乡的代言人,这种文革时的谩骂,极左式的言语,粗暴无理的打手式的抨击手段,究竟为什么会登上某些话语平台,并不断被炒作,被鼓励,被呼应和支持,这是否也属于时代的大踏步倒退?
若干年前,余杰在香港《开放》杂志撰文指责我所打工的媒体平台是某党“喉舌”,顺便也把我批判了一番,文笔犀利,虽然多半也属于“是可忍孰不可忍”之类的文字,但毕竟还属于君子之言,无甚谩骂之语,未能触及灵魂,也达不到灵魂出窍目的,还算马马虎虎过得去,再怎么样,余杰也没有泼妇骂街,得体!
两年前,曾在时事开讲中稍微评论了山城唱红,竟被“乌有之乡”长文点名批评,我很耐性地看完洋洋洒洒万余字全文,心想总该结束了吧,却不料文章结尾还有个括弧曰待续。说实在的,看完此类文字之后,我原本还有点想洗耳恭听的念头全然打消,心中多了许多轻蔑,这等水准,如何能坚持毛泽东思想,档次低,难!.
文革期间,年纪尚幼,但热心参与,写过批判别人的大字报,大标语,也被不同派系的同班同学,在学校教学大楼二楼靠窗的墙上书写过一人多高的大标语,标语的内容至今还记得:砸烂杨锦麟的狗头!那是四十多年前的事,早已付之谈笑中,却不料此风仍在40年后卷土重来,是时代的退步,还是我们真的不长进?
七十年代末期,十二届三中全会最大的贡献是,正式终结了党内无休止斗争和政治运动的恶性循环,尽管其后还有余绪余波余孽存在,但以运动式的极左路线指导施政执政的日子已一去不返,但还有逆流,还有极左回潮的气候和土壤,改革开放30多年之后,民智已开,但逆流尚存,果然有“只缘妖雾又重来”之慨。
龙年在际,却已感受到舆论紧缩,言论紧控的氛围,或是某种时紧时松的规律周期所至,但究竟是不是正常的时代氛围,是不是属于提高、加强,改善执政能力及社会治理水平的合理范畴,则难定论。孔庆东们的粗暴言论可以大行其道,但理性的批判建言却要遭到人为的压制,这难道也属于今天中国的政治常态?
今天大寒,最冷的冬天已进入最寒冷的阶段,明天是大年除夕夜,春天还会远吗?关上电脑,去他的么么东东,逛街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