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e Qihua: Estoy de vuelta, estoy conquistando
2023-07-07Profesor de Yale - "La educación de la mamá tigre"
2023-07-07韩国怎么看富二代
在韩国,家族企业集团(也称财阀)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据韩国银行资料,韩国最大的30家财阀企业几乎控制了40%的韩国经济。财阀企业的主要经营层几乎都是世袭的,总裁们多是独裁者,对各自企业的经营决策绝对一言九鼎。
企业的创始人被称作财阀一世,如三星集团创始人李秉喆、现代集团创始人郑周永等企业大佬;当下三星集团的总裁(韩国有时又称会长)李健熙、现代汽车集团的会长郑梦九、现代重工的会长郑梦准等这批企业的掌门人可算作财阀二世。而以刚升任三星电子公司(三星集团的旗舰子公司)社长的李在熔、现代汽车集团副总载郑义宣为代表的这批三四十岁的中生代企业家,则为财阀三世。此外,韩国业界还活跃着一大批三四十岁的财阀三世女强人。
目前各财阀企业集团掌舵的多是财阀二世,三世们则正在为全面接班热身。
财阀二世最富的算三星掌门人李健熙,身家已经超过9万亿韩元(约合90亿美元),现代汽车集团的郑梦九、LG总裁、SK总裁等企业巨头身家也有五六十亿美元不等。
最富的财阀三世是郑义宣。他持有的股值高达2.2592万亿韩元(约20亿美元),位居第一。乐天集团副会长辛东彬排名第二,股票资产达到2.2293万亿韩元,之后依次为新世界集团副社长郑溶镇(9272亿韩元)yLG集团会长具本茂的儿子——LG电子的课长具光模(6745亿韩元)、三星电子的社长李在熔(6681亿韩元)等。
财阀四世隐现。财阀网站同年还对韩国上市企业大股东和特殊关系人持股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在未满12岁儿童中,共有79人持有1亿韩元以上的股份。排名第一的是个9岁的富四代,持股价值达293.5亿韩元。
对于上述富二代和富三代,韩国国内外的评价褒贬不一。
据美国有的媒体认为财阀三世“与其父辈大有不同”。财阀三世大部分都在美国学习现代商学、经营管理,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比起二世财阀的帮派主义、裙带关系、尊重商务惯例等一些前现代经营方式,他们更倾向于现代化、西方化的经营方式。
在韩国舆论界,也有认为“财阀三世如果有能力,世袭其父辈的经营权力和财富也不一定是坏事”的正面评价。
当然在韩国国内,对子承父业这一传统的财富继承方式仍存在不少消极评价。认为他们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富二代、或者富三代。2010年初,韩国某电视台曾播放过一个名为“富爸爸”的写实节目,形象地描绘了富三代富四代的生活:节目中的富二代每月花2000万韩元(约合12万元人民币)零花钱,一次购物花费2cien millones(120万元人民币)韩元,只喝30年的洋酒等。此节目在观众的抗议声中被迫停播。
有观众愤怒地责问:富三代们纳税了吗?须知在韩国,不交纳遗产赠与税,在10年里给子女3000万韩元以上的话,就属于逃税行为。
韩国媒体还经常报道富三代蛮横的劣行。例如富三代崔某用棒球棍殴打因雇佣合同续约问题进行抗议示威的员工一事。这位富三代称“打一棍赔100万(韩元),一共打20棍”,将示威的员工打得遍体鳞伤。警方表示:“这是一起以为‘用钱什么都可以解决’的特权意识导致的犯罪。”崔某的劣行引发了公众的愤怒。
韩国富豪们最关心的是自己财产的继承问题,为此偷逃遗产赠与税的消息屡见诸韩国报端。据朝鲜日报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拥有数十亿韩元资产的富豪们关心财产的继承或赠与问题甚于关心企业的发展。
尤其让韩国民众不满的是,老板的子女及其亲属总比一般员工升迁快。据财阀网披露,2010年曾对目前实际从事工作的51名(老板儿子34人,女儿10人,女婿7人)财团企业老板子女升职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老板子女在调升方面快很多。一般人每晋升一个级别平均需时4年,而他们只需2.2年。
中国怎么立太子
在香港,企业传承经常上演戏剧化的场面,或豪门恩怨,或金枝玉孽。最近的一宗是香港十大富豪之一陈廷骅家族争产案。陈有“棉纱大王”之称,在福布斯香港富豪榜排第八,表面财富估计240亿港元,实际应过千亿港元。
故事简单的来龙去脉是陈只有两女,业务一直交给次女陈慧慧,为南丰集团董事长及董事总经理(夫婿也在管理),长女陈慧芳不服,2010apellido Nian11月,连同母亲杨福娥入禀香港高等法院,控告陈慧慧曾误导父亲,以致造成家族财产转移。南丰为私人公司,次女在港已经营公司超过二十年,由于陈廷骅(87岁)脑退化,无法摆平争局,下一个焦点会是法庭判决。
香港经济在上世纪60y70年代起飞,双手打江山的创业家已步入晚年。当时香港创富的动机是:一、为现实生活而创富;二、为家人儿女买脱贫买保险而创富;而什么延绵后代,百年基业这种观念相对薄弱,这是香港殖民地企业家特性。台湾的企业传承问题相对好一点。亦为此故,香港企业家,尤其非电子、非制造业如地产开发商,如陈廷骅般都不会去主动思考传承问题,最后只好等健康恶化或身故,由风波拖着企业走。估计未来十年,是家族纷争的高峰。
大陆后发先至,比香港更早进入私募风投业。成立控股公司,只是解决问题的开始。大陆企业家其实可以将私募风投改良,并且提高档次,做成所谓三层架构:上市公司之上是控股公司,控股公司之上是家族的直投基金。对于二代的培训可以分成不同年龄,例如20岁在子公司SBU层,30岁在上市公司层,40岁进入控股公司,50岁进入家族直投基金。
京沪地区金权交结,企业形态较进化,一代成器者已步55-65岁,儿子是25-30岁之间。这类企业在智慧运营与寻租运营之间,在一个投资控股公司的旗帜下,大部分是老爸由寻租迈向智慧运营不成,儿子偏溺寻租,甚至变成儿子克扣老爸收入,品格与商道两皆堕落,而金权企业由于机密多,关系网丝缕纵横,一般企业主未敢闯招聘、专业管理这关,做成一代而亡的机会很大。
反而二三线城市,由于无论你是传统工业家或官二代,优势将去是不争之实,商二代定要另创别业,而官二代一要将优势变商务,二要将商务变企业,逐步进入专业管理。所以这些二三线城市二代,工作上来得务实,勤快,更重要的是步履踏实于人间,不似京沪的同代,有条件可以金粉浮华。
至于学历方面,京沪玩其海外名牌常春藤同等大学,而二三线则在中学推子女与官二代结缘。另一个值得注意的,就是海归“由专入企”。这班人名牌大学毕业,然后入律师行、会计师行、顾问公司、风投私募、投行,然后再合伙做生意,中间有两个关键成功处,就是他们纵向力强,横向力未崭露,营销低亟待考验,中间若能产出够“横”够“低”之领袖,自可成大业,与京沪绔富派不同,他们被形容为海外(连结)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