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cturas: 873
问:您出家这么多年,每天念经,怎样保持静心?现代人连阅读时间都保证不了,连文字都不耐心看,说是进入了“读图时代“,而且干什么都专注不起来,您有什么建议?
背景1:本老今年已逾百岁有四,仍然弘法不辍,精进修行,每日凌晨4点起床,四点十八分诵《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星愿品》至7点,晚上7点半至10点钟亦然。
背景2、2010年4月19日,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发布“第七次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数据显示,我国18至70周岁公民图书阅读率为50.1%, 2009年我国18至70周岁识字公民人均每天读书时长为14.70分钟。在不读书的人群中,有41.0%的人是因为工作太忙没时间读书,有39.9%的人是因为没有读书的习惯。
Contesta:我们知道现代社会发展的节奏很快,生存成本也比以前高多了,大家都忙忙碌碌的,尤其是生活在大都市里的人。他们忙什么呢?忙着赚钱,忙着买房,忙着高升······从现实的角度看,忙这些也没什么不好,但是关键是大多数人将全部的精力和时间用在这些东西上面。还有现在的社会,物质世界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五彩缤纷,就是这五彩缤纷的世界搞得大家眼花缭乱,晕头转向,找不着北。这样一来,使自己整天疲于奔命或者是在在物质享受的漩涡中打转转,搞得晕头转向,久而久之,自己的心也就迷失啦,佛教里叫“心随物转”,诸位想想,自己的心被各种各样的事情塞满了,自己完全被一些外在的东西牵着走,它们让你朝东就得朝东,让你朝西就得朝西,这样永远没有功夫停下来,你说疲惫不疲惫,你说累不累?一个心里乱糟糟的人,你说他能静心吗?一个人的心被搞得四分五裂,你说他能专注起来吗?当然不能啦!那怎么办呢?其实也很简单,就是我们大家要拥有一颗平常心。这个讲起来容易,做起来就很难啦!那么什么是平常心呢?平常心就是不执著、无分别的心;无得失、无取舍的心;就是知足常乐、无凡无圣的心;就是宁静淡泊,随缘自在的心。我们之所以会觉得累,静不下心来,最关键的就是这个“我执”在作怪,你们大家想想什么事情都以我为中心,什么东西都写个“我”字,而缺乏一颗平常心。我给你们讲一个佛教里的故事
有弟子问慧海禅师(唐代高僧,生卒年代不详):“师父,你究竟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活得如此潇洒自在?”慧海回答道:“我饿了就吃饭,困了就睡觉。”弟子一听吃惊道:“这似乎没什么与众不同,每个人都是这样的呀。”慧海禅师笑着说:“这可大不相同,一般人吃饭时挑肥拣瘦,百般计较,睡觉的时候呢,胡思乱想,寻思算计,夜不能寐。”
吃饭睡觉平常事,但平常人却缺乏一颗平常心,吃不好,睡不香,想要的太多,有太多的放不下,你们想想,背着沉重的行囊,他能走得快,能轻轻松松的回家吗?要想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出路是放下,放下,再放下。唯有放下沉重的行囊,我们才能轻松地走回家。当然光说是不行的,需要我们大家去做,说的再好没用,只有我们真正的发心去做,从现在开始就去做。
问:不久前爆出的“清华高材生出家”事件,这类事情还不少。但也有很多人忧虑,认为我们国家培养的大好青年就这样跳出了红尘不值得。对此您怎么看?
背景:近些年来高学历的才子出家的事情屡见报端,诸如北大哲学系硕士邓文庆,(现在福建莆田广化寺出家任职)北大数学系高材生柳智宇等多名北大和清华的高材生,先后遁入空门。
答:有关高材生出家的事情,我偶尔也听说了一些,这对我们佛教界来说当然是好事情啦!(哈哈)
对于这些事件我们应该正确看待,我必须强调的一点是,我觉得长期以来大家有一个误解,好像是觉得优秀的人才出家是一种浪费,不值得。这种想法是不对的。为什么不对呢?首先在佛教史上,好多高僧大德都是很了不起的人才,他们好多在出家之前,也是非常有成就的。其次,好多人认为出家是一种走投无路的情况下的选择,或者是为了逃避生活,当然,我不说没有这种情况,但是这不是全部,好多人也是在顺风顺水的情况下出家的,远的不说,就说印顺大和尚,他出家前,事业做得很好!他为什么要出家呢,因为他对人生有一定的觉悟,他不想流浪生死,他要解脱,而佛教就是教人了生脱死的。三是,出家是个人的事情,这需要因缘,因缘不具足,想出家也不行。各种因缘具足了,就出家,这也叫随顺因缘嘛!这些人出家之后,只要好好修行,好好发心,好好振兴佛教事业,带领佛教界多多服务众生、利益众生,那他对社会也会有很大的贡献的,没什么不好的。
问:大学生原来是天之骄子,可现在也面临求职就业的诸多问题。然后走上社会,又遇到房价高,生活成本很高,造成城市的“蜗居”现象。年轻人该如何平复自己的心胸,处理好这些问题?
Contesta:的确,你所说的这种情况在现在来说问题确实比较严重,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党和政府在积极的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但作为年轻人来说,我想最重要是要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定位,如我前边所说的还是要有一个平常心,不要让自己的心完全被这些东西左右,一个人真正需要的东西其实并不是很多,往往是想要的东西太多太多。佛教里讲因果,种善因得善果,刚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希望大家多多发心做善事,这样呢你就一定会有好的结果。
问:您“燃臂孝母”的事迹感动世人,可是现在社会上竟然出现了弑母、弑师的伦常惨案,甚至对社会不满的人也拿手无寸力的孩子下手。为什么会这样?现代人该怎样解决这种“心魔”?
背景:最近几年,关于弑母、弑师或者是伤害师长的事情频频发生,如2009年9月11日晚,因为父母争吵闹离婚,河南籍流动务工人员齐萍萍在租住的索科大楼803房间,将其父母先后杀害并肢解。2010年4月30日,兴业县龙安镇六西村23岁李某因向父母索要1000元遭拒后弑父弑母;5月22日,汉口中山大道47岁“瘾君子”文梦飞菜刀弑父弑母······。2008年10月4日,山西朔州23岁的教师郝旭东被学生李某捅死在教室;2008年10月21日,浙江缙云31岁的女教师潘伟仙被学生丁某掐死在家访途中;2008年10月28日,中国政法大学43岁的教授程春明被本校学生付某用菜刀砍死在讲台上。更让人担忧的是一些丧心病狂者,把屠刀砍向了孩子。2010年3月23日7时25分许福建省南平市,曾在一社区卫生服务站担任医生的郑民生持刀在南平市实验小学大门口行凶,造成小学生8死5伤的惨剧。2010年4月12日16时30分左右,广西合浦县西镇小学门前约400米处发生凶杀事件,2名死者中一名为8岁小学生,另一名为老年女性。5名伤者包括:两名小学生、一名未入学小孩和一对中年夫妇。2010年4月28日下午,广东省雷州市雷城第一小学发生行凶事件,16名学生和1名教师受伤。2010年4月29日上午9时40分,江苏泰兴市泰兴镇中心幼儿园发生恶性伤人事件,一名男子持刀冲入幼儿园,砍伤32人,包括29名幼儿、2名教师、1名保安,其中5人伤势较重,有生命危险。2010年4月30日7点40分,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九龙街道尚庄村村民王永来强行闯入尚庄小学,用铁锤打伤5名学前班学生,然后点燃汽油自焚。
答;首先我要说的是这些行凶者,他们将来是一定要下地狱的,这是确定无疑的。佛教讲因果报应,这些人遭杀身之祸,也就是佛教里讲的刀兵劫,当然遭遇刀兵劫的因很多啦,总之,之所以有今天这个恶果,那是由历劫以来的恶因所造成的,因果都是人们自己造的,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那些行凶者来世肯定是免不了要遭恶报的。那么,我应该怎么去解决这些心魔,保持内心的纯洁呢?首先我们要深信因果,我们现在种什么因,将来得什么果,这是一定的。所以我希望大家都能种善因,现在开始还不晚,只要大家从现在开始一心向善,因果是可以改变的,即便是我们以前种了恶因,只要我们多做善事,多做有利于众生的事情,我们是完全可以避免诸如刀兵劫之类的灾祸的。第二,我们大家都要学会感恩,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师长的教导之恩,佛经上说“有善男子善女人,为欲报母恩,一劫之间,每日三时,割自身肉,以养父母,亦未能报一日之恩。”(心地观经) 佛教里讲四种恩,甚为难报,那四种呢?一者父,二者母,三者如来,四者说法法师。佛经上说了:“若有供养此四种人,得无量福。现在为人之所赞叹,于未来世能得菩提。”(正法念处经),我燃臂孝母,那是做了一个佛子应该做的事情。所以我希望大家都能真正发起心来,多做善事,多做孝敬父母师长的事情,多做有利于社会的事情。
问:社会进步很快,经济如此高速发展往往以牺牲很多人利益为代价,同时也导致了道德滑坡,“笑贫不笑娼”社会氛围。您经历了三个世纪,看过无数事态沧桑,您觉得我们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够在社会进步的同时保持内心的纯净?弘扬传统文化是一个好办法吗?
Contesta:现在的社会物质世界的发展可以说是空前的文明,但是照佛法来讲,却是一个末法时代,在末法时代之前有正法时代和像法时代,佛法时代是什么样子呢?末法时代,信仰佛教的人数渐渐稀少,修行的人更少,修行而证圣道的人则已没有了,到最后佛法也就被世间的邪说和物欲所淹没,纵然尚有佛经存在,也没有人去信受奉行。这是从佛教的立场说的,我们就此可以稍稍的扩展一下,在末法时代我们现实社会会出现哪些问题呢?在末法时代,人心会被物质发展及各种诱惑所淹没,社会一些正确的观念会被一些邪说所淹没,人们的道德感会下降,甚至出现了一些完全是颠倒是非黑白的现象等,末法时代本质上其实人心的末法时代,那么我们在这个末法时代应该怎样保持内心的纯洁呢?首先大家对此不要怕,不要绝望。按我们佛教的说法,众生如果在佛法还住世的时代,还愿意接受佛法而信仰的阶段,只要努力向善,护持三宝,维持慧命于不堕,则可将佛法住世的时代,无限止地往后延伸,为人类带来前景和希望。所以我们大家要有信心,要有希望,只要我们共同发心,一心向善,这些不好的现象都会好转的,只要我们一心向善,我们的心自然是纯洁的,自然是有道德感的。包括佛教在内的传统文化,在这方面是有很多很多的资源供我们颉取的,我们是应该好好利用它们,弘扬它们。
问:互联网高度发达后,很多怪事都在网络上发酵、放大。但似乎很多是非、美丑的标准都颠倒了,比如出现的炫耀奢侈、以丑为美等个人和事件,让公众无所适从。您怎么看?
答;现在的社会资讯很发达,信息传播方式很方便,但这些传播媒介或平台,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方便的同时,也扰乱了我们的正常生活秩序,甚至颠倒了我们判断是非对错的标准,这些从佛法的角度来看,是不如法的。大家之所以会被这些东西搞得眼花缭乱,无所适从,是由于大家的生命不能自己做主,人们的心没有真正的安下来,静下来,心在哪里呢?心在物上,由于人们的心在物上,在一些虚幻不实的东西上,随着这些东西起伏颠倒生灭,当然也就丧失判断是非美丑的标准,所以大家只有把迷失的心重新找回的来,这样人们自然就会知道怎么办了。
问:现在都市的很多孩子啥都不缺,对苦难、对挫折没有一点抵御能力,然后各种学业负担很重,又确实是去了很多的欢乐。您觉得对孩子来说,从小最应该重视的哪方面的教育?
Contesta:人生很苦的,很苦,众生整日在烦恼中打转,或许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苦,这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现在人其实不缺知识,他们缺什么呢?缺智慧,缺什么样的智慧,缺乏应对生活,化解烦恼的智慧。我想这就是现在的教育中最缺少的东西,现在教育大多是教人们怎么去猎取,怎么去获得,怎么去获胜,怎么才不被淘汰,而不教人们怎么去放下,怎么去舍得,怎么去掉“我执”,怎么去掉这个烦恼的总根源,由于“我执”,所以在自己无力的得到的东西时,就会有一种挫败感,就会显得无所适从。
对小孩子来说,他们缺的不是获取知识的能力,我想小孩子最缺乏的其实是一种感恩教育,现在的小孩子尤其是城市里的孩子,他们的福报很好,一出生,各种条件都不错,但正是这样,他们体会不来这些东西的得来不易,从而不好好珍惜他们,用佛教的话讲就是不惜福,这样他们的福报很快就会消受完的,那么以后受苦是在所难免了。还有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就比较缺乏分享意识,一切都以我为中心,殊不知自己享受的东西都是经过好多人共同来完成的。说到底他们缺乏感恩,缺乏对父母、对大地、对这个世界的众生得感恩,那么如何培养他们的这种感恩意识呢?首先教学会感恩父母,孝敬父母,“孝悌仁之本”嘛!从孝敬父母开始,慢慢长养同情心,然后去做一些有利于他人、社会的事情。
问: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佛家怎么看待“优胜劣汰”?
答 ;现在的社会讲“优胜劣汰”,“优胜劣汰”的背后是什么,实际就是“我生你汰”“我胜他汰”,正由于此大家为了竞争,勾心斗角,共业所感,是个整个社会坏境都很激烈,个体的生存越来越难。你们问佛家怎么看待“优胜劣汰”,我告诉你们大家,佛家讲众生平等,凡圣平等,佛家不是不讲竞争,佛家也承认社会竞争,但佛教讲的竞争是如法的竞争,这种竞争不是人我、物我对立的竞争,不是为了竞争而竞争,更不是为了自己的发展,而不惜把其他人作为跳板,而是大家互相帮助,共同朝着好的方向发展,用现在的话讲就是有财大家发嘛!所以,从在佛法的角度讲不是优胜劣汰,而是优的去帮助劣的,从而使大家都得到发展,都得到利益!
问:现在的人防范心很重,邻居可能互相从不开门走动,患者对医生也充满了质疑,助人为乐成了一件需要“拍照存证”的事情。这些其实让人生活得很不快乐,但也很无奈。对此你怎么看?
答:你们说的这种情况多半是说都市里的人吧!在农村,我想情况会好一些。为什么会这样呢?主要还是大家之间缺乏一种信任,你不相信我,我不相信你,共业所致,整个社会似乎都缺乏一种信任,我经常听“参考消息”,它上面说的国与国之间的摩擦,或者斗来去,好多也是由于彼此不信任所致,为什么大家彼此之间缺乏信任?原因就是大家还是放不下,放不下“我执”,什么都以我作为出发点和判断是非的标准,生怕别人会妨碍自己的利益,自己的好处,这样总是防着对方,当然也就没什么信任可言了,生活怎么会快乐呢?所以我希望你们大家放下我执,不要敌视和轻慢对方,众生平等,大家都是佛,大家都是以后要成佛的,所以大家要相互恭敬、相互信任,这样你的生活就会快乐许多。
问:去年,深圳企业爆发的自杀事件震惊全国,引起了大家对于打工一代年轻人的深切关怀,也对于某些企业家的行为有所争议。您觉得,现代企业如何做到求善与求利的平衡?
答:从佛法的角度来说,财富是由布施福业而来的,财富可以成为引导众生走向堕落的毒蛇,也可以成为众生得福德资粮。开办企业,要赚钱要赢利,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你们大家要经常问自己,这些钱赚的合理吗?赚的安心吗?大家不能只顾自己赚钱而损害他人和社会的事情,这样的话,将来肯定会得苦报的,佛教是讲因果的,种善因得善果,你们大家在赢利赚钱的同时,如果也能多做一些善事,那么你一定会得到善果的,你们行善和往银行里存钱的道理是一样的,你们大家想想,只有存的多才能取得多,你不存,能取出钱来吗?自植福田,自得福报!在赚钱的同时不忘大家不忘社会,那样你如果有困难了,人家也会帮你的。
问:佛法在今天的世界,到底能起到什么作用?
答:你们问我佛法在今天的世界,到底能起到什么作用?要我说作用简直太大了,孙中山先生曾讲过,“佛法是救世之仁”,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说。佛法以慈悲心(仁)来救济世间苦厄,这种救济是根本的救度,可以帮助众生真正的自烦恼中解脱,而得清净和乐,从而实现人自身的身心的和谐,人与人、人与坏境、以及实现人与世界的真正和谐。佛法中的好多东西,都可以为今天所用,这需要从不同的方面说,在这里我只能概括的讲讲。首先我想,佛法在今天的社会中的最大作用就在于根治人们的心灵病痛,帮助人们从对物质的过分依赖,而使自己迷失得生活中摆脱出来,清净和乐的幸福生活。重新塑造社会道德价值判断体系和标准。其次,佛教里的好多思想都可以结合到社会生活当中去,从而实现自利利他的目的,比如佛教的布施思想和慈悲精神完全可以融汇到社会慈善救济事业当中去,佛教里讲的因果报应、众生平等等思想也完全可以与现在社会倡导的环保思想,人与自然和谐等理念结合在一起嘛!第三,宣扬佛法在一定程度上将也是在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这对社会的文化建设来说,无疑是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当然佛法主要不是讲的,主要是要行,要去做,所以我希望你们大家多闻佛法,按照佛陀的教诲去做,这样不但自己快乐,别人也会快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