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四地同胞五台山庆文殊菩萨“寿诞”
2023-07-07亚洲新闻周刊走进中国“两会”、“十八大”现场
2023-07-07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 大陆在那头。
这是40年前,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一首《乡愁》,写出了海峡两岸同胞的心声。
天上一抱云彩信步舒卷/ 你剪我裁相际洒人间
你落西湖三潭/ 我去日月双潭/ 西岸东岸/ 三潭双潭
你是汪伦我是李白/ 知我深浅懂你甘甜
西湖潭印月/ 日月湖印潭/ 你我同是天上一抱云彩
这是40年后,大陆杭州工艺美术大师朱炳仁的一首《云彩》,再次在两岸引起共鸣。
4月20日,一场名为“乡愁会云彩”的对话在北京大学举行。隔着一湾海峡,跨越40年,余光中、朱炳仁与著名文艺评论家谢冕,三位文化名人的对话引人关注。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吴伯雄,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均致电、题词,海协会会长陈云林更是亲临对话现场。
大陆在2007年向台湾赠送了用10吨铜铸成的“同源桥”,桥身一侧雕刻着日月潭,一侧刻上了西湖“三潭”。“同源桥”首度在台湾亮相时,当天就有7万名台湾同胞兴致勃勃地登桥览赏。4年后,朱炳仁以“同源桥”为内容写就《云彩》,并将其与《乡愁》写成两幅书法作品赠予余光中,余光中在两幅作品上欣然题字:“两岸交流日,乡愁自解时;海峡有隔阻,不阻云彩飞。”朱余的酬唱在两岸诗友中传为佳话,《云彩》也被两岸诗坛视为40年后与《乡愁》遥相应和之作。
20年前,余光中曾到访北大,那时人山人海,人人会背《乡愁》。20年后,当84岁的余光中再次朗诵时,再次引发全场学生齐诵。让刚刚受聘为北大“驻校诗人”的余光中老人颇感欣慰。
“乡愁”会“云彩”时,两岸交流与合作也日益迈向深入。余光中表示,最近这些年,自己写了许多“还乡诗”,包括重登中山陵、登长城、访故宫、游漓江……他说,大陆各地他都去过了,走得越多、交流得越深入,越解了那萦绕半生的乡愁。因为,“50年的政治阻隔不了五千年文化的一脉相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