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me Devi : de la geisha japonaise à l'épouse du président indonésien
2023-07-07Les Chinois seront les plus riches du monde vers 2050.
2023-07-07卡萝拉•霍约斯/文
4月初,全球能源部门的决策者齐聚墨西哥坎昆(Cancún),出席第12届国际能源论坛(IEF)。他们所代表的能源行业,正面临着重大转变。
如何应对这种转变,有可能决定未来许多年的全球能源供需前景。随之而来的,或许还有地缘政治的转变。
首先,一些西方消费者(及其政治代表)在看待能源的来源时,开始更青睐“绿色”能源,而不是迄今为止为工业化国家提供主要能源的化石燃料。
其次,或许更重要的是,石油行业——特别是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Opec)——正面临能源需求从西方向东方转移的重大变化。
随着市场饱和以及环保政策使美国和欧洲逐渐远离石油,作为过去50年来欧佩克的供应对象,这些客户的需求正出现停滞。
然而,渴求能源的亚洲国家,例如印度和中国,正在取代欧美的位置,这使得欧佩克重新把关注加点转向东方。
国际能源论坛秘书长诺埃•霍尔斯特(Noé van Hulst)表示,这种转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他表示:“中东国家越来越关注东方,因为那里是(需求的)增长所在。”
最近,沙特阿拉伯同意将对印度的石油出口增加近一倍,目前印度已有四分之一的石油依靠从沙特进口。2000年至2008年,沙特对印度的石油出口增长了7倍。
过去3年来,中国从沙特进口的石油消耗量翻了一番,近日已超过每天100万桶。与此同时,沙特对美国的出口滑落至每天100万桶之下——长期以来,美国一直是沙特最大、也最为重要的客户。
1月份,来自中国的需求增长异常迅猛,较去年同期增长了28%,以至于西方国家能源监督机构——国际能源机构(IEA)称其为“令人吃惊的”(增长)。
与此同时,美国不断增加从加拿大和非洲的石油进口,在华盛顿,政治家们继续致力于推动能源立法,通过建立“限量及交易”机制来控制碳排放。
在欧洲,经济萧条加之高额汽油税,以及生物燃料和排放目标等因素,使得需求在去年发生了逆转。
国际能源机构预计,即使没有任何提高能效或者鼓励使用生物燃料的新政策出台,未来20年内,美国的石油需求也会以每年0.7%的速度下滑。
在日本,每年下滑的速度达到1.8%,西欧为0.4%。
如今,沙特阿拉伯石油大臣纳伊米(Ali Naimi)在维也纳参加欧佩克会议时,在早间晨跑时和追踪他的记者们谈得最多的内容,始终离不开中国经济。
纳伊米也不用再奉本国政府之命,保证沙特阿拉伯作为美国第一石油供应国的地位——这项政策在利雅得与加拉加斯(Caracas)的对抗中,曾一度导致欧佩克内部局势紧张。
他的工作重心已经转移,这一点不足为奇。中国需求复苏和欧佩克决定限产,成为油价回升至每桶约80美元的两大关键因素。2009年初,经历了全球金融危机,石油价格曾跌至每桶32美元。
尽管出现了上述种种新型关系,但石油本质上的可替代性,将限制这种经济东移转化为地缘政治转移的程度。
促成任何转变发生的因素之一,就是在中国与欧佩克之间,不存在惨痛的历史——特别是没有经历过1973年的石油禁运。那个时代,中国在石油消费上能够自给自足,它所感受到的欧佩克行动的影响,远没有美国的司机那么强烈。
尽管在30多年的时间里,欧佩克和沙特阿拉伯可靠地为美国(和全球)供应着石油,但昔日的担忧挥之不去,美国的政客们反复表达了要戒除对中东石油“成瘾”的雄心。
不过,在欧佩克的家门口,正发生着第二种转变。这种转变可能带来更为重大的政治影响。
作为欧佩克的创始成员国之一,伊拉克计划迅速提高石油产量,该国目前的产量约为每天240万桶。
作为这些协议的缔造者,伊拉克石油部长沙赫雷斯塔尼(Hussain al-Shahristani)表示,他相信,到2015年以后,伊拉克的石油产量可以达到1200万桶/天。
鉴于脆弱的安全局势,他的估算或许有些乐观,不过,其依据是那些石油公司合同中的承诺。
阿尔及利亚石油部长沙基卜•哈利勒(Chakib Khelil)对伊拉克能否迅速提升产能表示怀疑。他表示:“在将产油量稳定在高位以前,伊拉克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但是,即使伊拉克只实现了沙赫雷斯塔尼所展望的增量的一小部分,市场仍然会供应泛滥,除非需求出现强劲反弹——目前的需求增长率仅仅在朝着更为常见的2%逐渐恢复。
如今,市场已消化不了欧佩克的全部产能。为了支撑价格,各成员国在2008年12月承诺,每天减产420万桶,由此产生了6万桶/天的闲置产能。
本月,欧佩克重申了减产政策,并决定维持其产量上限不变。
产油国将要求消费国增加其能源政策的透明度,尤其是那些可能会减少需求的法规。
这个问题已经出现在了一份会议委托撰写的报告之中。
这份报告是由前欧佩克主席和前国际能源机构主席共同起草的,作出了如下结论:“正如大多数第一代生物燃料上所发生过的情况那样,在确保可持续性之前,就设立宏大的(生物燃料)目标,会加大供应方面的不确定性。这在中期内可能会加大市场的波动。”
“相应地,这将会增加、而非降低能源安全方面的风险。”
对于欧佩克而言,中国和印度的增长也许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新机遇。但是,要把伊拉克容纳进来,欧佩克还必须确保那些老客户对石油的兴趣不要消失得太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