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NU reçoit des engagements de réduction des émissions pour 2020 de la part de plus de 70 pays
2023-07-07La grand-mère de l'humanité entre dans l'Expo
2023-07-07
在上海城区的西南方向,有个叫朱家角的古镇。据史书记载,早在宋、元时期这里就已烟火千家,经济发达,人才辈出,后来成为近代著名小说作家的陆士谔就是朱家角人。
1878年,清光绪四年,陆士谔出生在朱家角一个读书人家庭,他从小爱读稗官野史,14岁那年,父亲去世后的陆士谔到上海城里行医谋生。
近代上海报刊与出版业的勃兴令中国小说繁花似锦,也为年轻的陆士谔提供了实现自己梦想的舞台,他弃医从文,最终成为市民热爱的小说家,他的作品成为街谈巷议的话题。
1910年,32岁的陆士谔完成了一部充满幻想的小说《新中国》,全书共分12回,以一个梦贯穿,虚构了100年后的上海。主人公“陆云翔”其实就是作者本人。陆士谔之孙陆贞雄说,他的祖父在这本小说里写道:“在我们中国上海浦东要召开一个万国博览会,要开这样一个会,中外游客都要到我们上海来。”
在小说《新中国》里,一觉醒来的陆云翔与妻子李友琴游历上海,他惊讶地发现,租界的治外法权已经收回,昔日趾高气扬的洋人见了中国人彬彬有礼,而街头的新生事物则更多,以往经常碰撞行人的电车也改为地下行驶,据说这是学习欧美的结果。“把地中掘空,筑成了隧道,安放了铁轨,日夜点着电灯,电车就在里头飞行不绝。”更让小说主人公陆云翔惊讶的是:“一座很大的铁桥,跨着黄浦,直筑到对岸浦东。”妻子告诉他,这是20年前,在浦东开博览会的时候,为了方便往来,才建造这大桥的。因为开了博览会,“现在浦东地方已兴旺的与上海差不多了”。
小说结尾,陆云翔被门槛绊了一跤,就此跌醒,方知是梦幻一场。
在晚清,幻想小说大量出现,在一个国运衰微、时局动荡的时代,知识分子热衷于构筑一个乌托邦的理想世界,陆士谔并不是第一人。
梁启超的“政治小说”《新中国未来记》发表于1902年,比陆士谔的《新中国》早问世了八年。小说共有5回,从60年后的公元1962年正月初一上海举行大博览会写起,作者的想象是这样的:“那时我国民决议,在上海地方开设大博览会,这博览会却不同寻常,不特陈设商务、工艺诸物品而已,乃至各种学问、宗教皆以此时开联合大会,处处有论说坛、日日开讲论会,竟把偌大一个上海,连江北,连吴淞口,连崇明县,都变作博览会场了。”
在这个科举考试名落孙山的年轻文人幻想中,中国已经跻身世界强国之列,中文成为世界语言,20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
《新中国未来记》非常集中地反映了他们那一代人救国追求民主,希望国家富强的一个理想。
在梁启超之后,晚清上海的另一位小说家吴趼人又出版了小说《新石头记》,他以穿梭时空的表现手法,再次虚构了在上海举办的一次世界博览会。
如此众多的知识分子在他们的幻想作品中,期望自己的祖国能举办一次世界博览会,他们又不约而同地将博览会的举办地点安排在上海,甚至具体到当时还是一片荒凉的浦东。
陆士谔的小说《新中国》问世的那一年是1910年,与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时间相差整整一百年。百年之前的“预言”,今天竟如此神奇地应验了,是作家突发奇想,还是得到了某种神秘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