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me Devi : de la geisha japonaise à l'épouse du président indonésien
2023-07-07Les Chinois seront les plus riches du monde vers 2050.
2023-07-07
一位89岁的老人辞世,原本是一个“平常”的消息。但他—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他的离世足以震动整个体育世界,足以令奥林匹克运动所触及的世界每一个角落为之哀痛。
上帝想听歌了,带走了迈克杰克逊;上帝想学漫画了,带走了“小新之父”臼井仪人;上帝想看奥运会了,就带走了萨马兰奇。
在萨马兰奇的带领下,奥运会成为了世界性大聚会,全球运动员梦想的最高殿堂,媒体最激烈的“战斗”舞台,企业家和广告商为之疯狂的“金矿”,数十亿电视观众难以割舍的励志“真人秀”,全球最具魅力城市们竞逐的目标……奥林匹克运动可能完全不是我们今天看到的这样盛大而美丽的场面,如果没有萨马兰奇。
当越来越多的人逐渐失去信心,当怀疑和争议接连袭来,萨马兰奇用最坚定的奥林匹克理想,用战略家的长远眼光,用领航者的非凡魄力,成功地把奥林匹克理想与商业化、职业化结合起来,既保持了奥林匹克的持久生命力,又捍卫了奥林匹克运动的本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由此从一个业余运动员的小派对,走向全人类共享的体育、文化、商业、科技盛事。
事实上,在担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的21年间,萨马兰奇一直在阐释、丰富奥林匹克运动的精神内核。重拾古代奥运会“神圣休战”精神,用“celebrate humanity(人性庆典)”作为奥运的标签,让和平、友谊、团结、共享的奥林匹克理想和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惠及全人类。“奥林匹克”4个字从未如此闪耀着人类理想和精神的光辉。
两个月前,年迈的萨马兰奇颤颤巍巍地来到温哥华冬奥会的花样滑冰看台上。在这里,他最后一次欣赏了自己为之奋斗和守护了一生的奥林匹克的神采。
与奥林匹克"相伴一生"
“一个人在他的一生中,都会有既定的目标。我一直热衷于体育运动,并且很早就确立了一个清楚而明确的目标,那就是有朝一日成为国际奥委会委员,这样就可以加入到世界体育运动的领导工作中来。”
这是早年萨马兰奇的奥林匹克梦想,他做到了。为了梦,爱一生,萨马兰奇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奥林匹克的理想,并为之奋斗。
萨马兰奇于1920年7月17日出生在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名城巴塞罗那的一个富裕纺织商人家庭。殷实的家庭环境、开明的父母,包括家乡巴塞罗那的浓厚艺术和体育氛围为他的全面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基础。
他当过冰球运动员、专栏作家、公司老板,担任过西班牙驻苏联大使等,1991年西班牙国王卡洛斯册封萨马兰奇为侯爵。体育运动爱好者、体育管理者、商人、外交家的多重身份,让萨马兰奇拥有了出众的工作能力和远见卓识。
在长期的国际奥委会主席任期内,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在萨马兰奇的领导下空前发展-国际奥委会是全球成员最多的国际组织之一;体育商业化、奥运职业化更是萨马兰奇不断改革创新的结果。
萨马兰奇在任期间,访问了国际奥委会所有会员组织,乘坐航班2700多次,行程达48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114圈。他说:“最重要的是国际奥委会一天天在不断进步,不断地去改变一些事情,成为一个世界上最重要的组织之一。”
1955年,萨马兰奇在担任第二届地中海运动会组织筹备委员会副主席时,他杰出的组织才能、领导才能、坚强毅力和协调能力获得了国际奥委会高层的赏识。
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的美国人埃弗里·布伦戴奇早在1952年时就对萨马兰奇大加赞赏,并且预言:“有朝一日,你会成为国际奥委会主席。”在他的建议及提携下,萨马兰奇的奥林匹克梦想迈出了一大步。1966年4月27日,他正式当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
从1970年至1978年,萨马兰奇先后出任国际奥委会执委、国际奥委会副主席。
1980年7月,在莫斯科奥运会期间,国际奥委会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迎来了历史性的第七任掌舵者-萨马兰奇。他向全世界发誓:“我保证,我将为维护奥林匹克运动的团结,为传播和平的准则,为全世界的年轻人亲密无间情同手足而奋斗!”
萨马兰奇的奥林匹克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是他坚定的奥林匹克梦想和信念让他最终走向成功。他也曾经度过艰难时刻,诸如成员国抵制奥运会,以及1998年美国盐湖城冬奥会期间爆发的申办丑闻等;2000年他在主持悉尼奥运会时,失去了相濡以沫45年的妻子,没能见到妻子的最后一面……
2001年7月,当萨马兰奇卸任的时候,他曾如此总结自己的奥林匹克生涯:“我可以毫不夸张地借用一个运动方面的比喻:我是用汗水浸透了运动衫的国际奥委会主席。”
30余载的中国情缘
在巴塞罗那市中心的西班牙储蓄银行总部的12层,有一间30平方米的房间,这是萨马兰奇的办公室,布置简朴优雅,几乎在每个角落里都充满了中国元素--贝壳雕塑、小屏风、中式首饰盒,还有红色雕花漆盘。萨马兰奇,总是让中国人的心头涌起浓浓的暖意和敬意。
1978年,刚刚改革开放的中国还没有获得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就是在这一年,时任国际奥委会副主席的萨马兰奇第一次造访中国。“我想不通,一个有着10亿人口的大国,居然不是国际奥委会的成员?!”带着这样的想法,萨马兰奇四处奔走,协助基拉宁主席做了大量工作。一年后,中国重返国际奥林匹克大家庭。
当时,萨马兰奇还有一个心愿——要亲自去颁发中国的第一枚奥林匹克金牌,这个愿望很快成为现实。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开赛第一天,中国射击运动员许海峰获得了中国奥运史上的第一金。这一天,萨马兰奇亲自把金牌挂在了许海峰的胸前。此时的他,萌发出另外一个想法:帮助中国申办2000年奥运会。
1984年10月,他应邀参加中国的35周年国庆庆典,并与中国领导人进行了交流,得到积极回应。1990年北京表示明确的申奥意向后,在当年的东京国际奥委会全会结束后,萨马兰奇动员和组织了参加全会的60多个委员及其随员,来北京出席第11届亚运会开幕式。这么多国际奥委会委员观看一个洲际运动会,在国际奥委会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1993年,北京以两票之差申办失利,不仅是中国人心中的痛,也让一直支持北京申奥的萨马兰奇充满了遗憾。此后,他致信中国领导人,表示如果中国再次申奥,整个奥林匹克运动将为之感到高兴。
1995年,萨马兰奇应邀到天津出席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向中国领导人提出希望中国再次申办奥运会。
1997年他出席在上海举行的中国第八届全国运动会,看完开幕式后对何振梁说:“在我任主席期间,国际奥委会犯了两个错误。一个是1996年的百年奥运会没有回到奥运会的发源地希腊,另一个是2000年的跨世纪奥运会没有属于北京。第一个错误我们已经纠正了,希望在我离任前,我可以纠正第二个错误。”
2001年7月13日,莫斯科,中国再次站在了申奥历程的决定性关口。“这是我在国际奥委会主席任上,最后一次宣布奥运主办城市,在那之前,我经常向奥委会的同事们提起,希望能在北京举办奥运会,”萨马兰奇说。随后的一切,让所有中国人永生难忘,萨马兰奇则说:“我到现在还记得中国申奥代表团的所有成员跳起来庆祝的那一幕。”
从那之后,萨马兰奇总会讲,自己在国际奥委会主席最欣慰的两件事,一件是看到家乡巴塞罗那成功举办1992年奥运会,另外一件就是让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人盼到了梦想已久的奥运会。
毋庸质疑,萨马兰奇的一生就是与奥林匹克运动相伴、同行的一生。奥林匹克运动不会忘记他,他也离不开奥林匹克运动。在哥本哈根全会上,他最后的公开讲话依旧和奥林匹克紧密相关:"亲爱的同事们,你们都知道,我的生命已经接近尾声,我已经89岁了。在此,我希望你们认真考虑,让我的国家能够拥有举办一届奥运会以及残奥会的荣誉和责任。谢谢你们!"
萨马兰奇语录
“我知道我的日子快到头了,你们都知道,我已经89岁了。请允许我请求你们把举办2016年奥运会这项荣誉,同时也是责任给予我的祖国。”
–在帮助马德里申办2016年奥运会时,说到自己的祖国,老人满怀深情的如此说道。如果说老人有什么遗憾,两度支持马德里申奥却两度失利,这恐怕正是萨马兰奇最大的遗憾。
“我宣布2008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地点是北京!”
–2001年7月13日,北京在莫斯科举行的国际奥委会第112次全会上,萨马兰奇一番铿锵有力的话让中国人等待了百年的奥运梦想成真,全中国沸腾了,人们也记住了这位西班牙老人。
“我的时间是他们的,只要是为了体育,我愿意每天这样忙碌下去。”
—-萨马兰奇说,担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的21年,是他一生中最有意义也最快乐的时光,担任主席期间,萨马兰奇每天大约工作13个小时,几乎不拒绝任何一个邀请或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