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s exercices militaires font fureur cet été.
2023-07-07La Chine prête de l'argent aux États-Unis, où les États-Unis le dépensent-ils ?
2023-07-07龚克瑜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研究中心副主任
abstrait韩国总理郑云灿终于拂袖而去。这位总统钦点、学者型的总理黯然请辞,究其原因,有的说是为李明博总统顶罪,有的说是为执政党地方选举失利“买单”,有的说是被寄予厚望却表现平平……当他表示“对《世宗市修正案》未获通过负全部责任”时,“迁都”问题又成了韩国政坛动荡的导火线。

从2002年至今,整整8年的光阴,围绕着要不要迁都、往哪里迁、怎么迁……韩国上下一片折腾,国会、宪法法院、市民团体……轮番上阵,总统、总理、知事……一一登场,其发展变化又岂是“跌宕起伏、几经沉浮”所能形容。
正反激辩:针锋相对
“首都”作为一个国家最为重要的城市,是一国的心脏,代表着国家形象。谈到“迁都”,更是兹事体大,纲举目张,必然牵一发而动全身。
在韩国,就首都南迁的问题,朝野各方势力反反复复,赞同的、反对的,各执一辞。
同意者,强调迁都的必要性,大有“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之势。
其一、为缓解首尔压力考虑。在韩国,很多人以挤入首都圈为荣,入学、工作、结婚、升迁等都向首尔聚集,造成以首尔为中心、包括仁川和京畿道在内的首都圈过度臃肿,面积不到全国12%的土地却承载着50%的人口,集中了84%的行政机关、65%的大学、70%以上的经济力量,成为政治、经济、文化的“巨无霸”。但是,许多城市病,如人口密集、交通堵塞、地价飙升、环境污染等也随之产生,迁都将大大分散、缓和首尔的压力。
其二、为国家安全利益考虑。作为冷战的遗产,朝韩依旧在三八线两旁重兵对峙。首尔离军事分界线仅仅数十公里,完全暴露在朝鲜火炮射程之内。加之,朝韩经常打嘴仗,“让首尔变成一片火海”的口号时不时被朝鲜挂在嘴边,成为经历过朝鲜战争的韩国人的心理阴影。特别是驻韩美军决定后撤,韩国人更是担心失去美军的保护,首尔将成为炮灰。
其三、为经济发展、地区平衡考虑。韩国经济集中在首尔、釜山地区,而中部、西南部欠发达,首都与地方、地方与地方之间的差距悬殊,引发了地区间与阶层间的矛盾和冲突。迁都至“韩国腹地”将带动地区的经济发展,进而辐射周边,实现各地区均衡发展。
反对声也不绝于耳,对迁都之举一再声讨,强调可能产生的弊端。
其一、零和博弈可能导致两败俱伤。迁都将使资金流入新首都及其周边地区,提高当地经济实力,而新首都的所得可能就是首尔的所失。首尔圈的民众普遍担心迁都将导致原地区房价暴跌、银行亏损,出现产业“空洞化”,造成新的地区发展不均衡,加剧地区分裂和敌视。再加上,首尔是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城,因汉江奇迹、奥运会、世界杯而被国际社会广泛认知,如果强行迁都将导致韩国国际知名度下降。
其二、安全问题并非南迁所能解决。一方面,经过十年的阳光政策,朝韩人民间同根同源、血浓于水的亲情使许多韩国人觉得战争爆发的可能性很小,南迁并没有必要;另一方面,随着朝鲜核能力和导弹技术的发展,以韩国的战略纵深,即使迁到最南端也无济于事。
其三、大量消耗人力物力财力。据最初的预算,迁都需要50亿美元,很快改为100亿美元,后来又调整为400亿美元,而民间的估算更是高达1000亿美元。迁都后的新首都不过能容纳50万人,是首尔圈人口的2%,如此投入大、时间长、见效慢,很有可能得不偿失。从目前来看,韩国已经形成的首尔、果川、大田三个政府部门的聚集地,出现了国家行政机构“异地化”造成的拖沓、繁琐和互相扯皮现象。
迁都历程:一波三折
迁都话题在韩国一再被提及。早在1971年,金大中竞选总统时就曾提出“建设新行政首都”构想;1977年,朴正熙总统制定“临时行政首都建设计划”;1987年,全斗焕总统提出“大田行政中心城市培育计划”,把政府采购厅、铁道厅等10个厅级机构搬到大田;其后,财政经济部、产业资源部等也迁至距首尔市30公里的京畿道果川市。
2002年12月初,卢武铉在竞选时突然旧话重提,表示在当选总统后将首都迁移到忠清地区,并在当选后履行承诺,将其列入政府工作的核心之一。
2003年4月,政府成立了“新行政首都建设促进企划团”;2003年12月29日,国会通过《新行政首都特别法》,并于2004年1月1日正式生效;2004年1月13日,卢武铉总统宣布迁都进入实施阶段,随后便进入了选址阶段。2004年6月15日,初选的4个候选地公布于众;经过80名专家组和5次全国巡回听证会,8月11日,忠清南道的燕岐郡-公州市由于“自然条件最为优越,将是实现国家均衡发展和地区融合的好地方”被选定为新址。按照规划,2007年底开工建设,2012年起分批迁移总统府和中央各行政机关;2030年新都建设全部完工。
正当卢武铉总统踌躇满志,准备大干一番的时候,在一片尖锐的反对声中,2004年10月21日,宪法法院宣读判决书,9名法官中的8名认为,迁都是关系国家命运和发展的大事,国会通过的《建设新行政首都特别法案》,没有经过全民投票公决,因而违背了宪法。
这对于卢武铉政府,无疑是与弹劾案一样沉重的政治打击,根据裁决,新首都建设工作应全面停止,“新行政首都建设促进委员会”无法继续下去,迁都计划几近搁浅。
但是,卢武铉总统仍然坚信,迁都计划是“关系到国家均衡发展的21世纪国家战略,是首都圈和地方共同发展的共存战略,是关系国家命运的问题”,希望能够找到一条新的既不违背宪法,又能够得到反对派支持的道路。
其后,卢武铉政府提出了“行政特别市”、“行政中心城市”、“教育科学研究城市”等三个后续方案。经过朝野反复争论,2005年3月,国会通过《行政中心城市特别法》,执政党实现了建设新行政首都的目的,而在野党也保住了首尔作为首都的存在。
有人说,类似“行政中心城市”的概念是卢武铉政府在玩弄文字游戏。不管怎么样,在跌跌撞撞中,“迁都”悄然进行着:2005年10月,《世宗市政府机构迁移计划》决定将政府部门的“12部4处3厅”49个机构迁往新行政首都;2006年12月21日,总理会议确定新行政首都名为“世宗”,意为“世界之最”;其后,由于朝野交替和政府改组,迁移机构规模随之减少,调整为“9部2处2厅”35个机构,并预定于2014年基本完成。青瓦台总统府、国防部和外交通商部仍设在首尔。
方案修正:暗流涌动
最近引起的争论是由2009年9月,郑云灿总理提出要修正世宗市原方案而引发的,由于他强烈推动修正方案,还被冠以“世宗市总理”之号。
今年1月11日,郑云灿总理公布《世宗市修正案》,新的方案完全废除了政府部门迁往世宗市的计划,世宗市将不再成为行政中心,而将被建设成以教育、科学、经济为中心的城市。按照新的规划,世宗市将引进高新科技、绿色产业和一流大学等,在2020年成为一座拥有50万人口的自给自足型城市。为此,政府还推出一系列优惠措施,对新入驻的国内外企业提供税收和地价优惠,并为有关投资、雇佣、教育培训等给予财政支持。
郑云灿总理与李明博总统的想法如出一辙,他们认为迁都将造成行政资源重复,效率低下和混乱。他们希望通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忠清道的民众能够接受这个修正方案。
但是修正案依旧“一石激起千层浪”,十万人上街示威、很多人削发抗议、忠清南道知事愤然辞职……一时间,迁都问题再度引发全国混乱。
6月22日,国会常任委员会国土海洋委员会否决该修正案;6月29日,在国会的表决中,在275名议员的投票中,最终以105人赞成、164人反对、6人弃权的表决结果否决了该修正案。
一般而言,迁都问题大多关系到一国整体战略调整和均衡发展考虑,但是在韩国,由于派系、地缘、学缘等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迁都”问题被掺入了太多的政治色彩,变成了一场明争暗斗的政治博弈。
环顾四周,缅甸、哈萨克斯坦都顺利地完成了迁都,像韩国这样的迁都拉锯战实在不多。围绕世宗市修正案的争议在历时9个月后终于尘埃落定,但是围绕着党派、地区和团体利益的政治博弈似乎还将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