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永華駐日中国大使:万博は中日関係を後押しする
2023-07-07女性ファッションブランドのボスは誇張を拒む
2023-07-07
过去百年间,他对香港娱乐事业产生巨大影响,叱咤娱乐圈大半个世纪。同时,“传奇老人”的慈善事业亦大放异彩,至今捐款超过32亿,2008年获民政部授予“中华慈善奖终身荣誉奖”,他就是TVB创办人邵逸夫。
邵逸夫并非香港最有钱的人,但却是香港富豪中屈指可数的大慈善家。可以说,他在香港的影响力源自于他的影视王国,而他在内地的口碑则主要是因为他的慈善捐赠。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邵逸夫就不遗余力地投身慈善事业,30多年来散尽千金,受惠人无数。
邵逸夫出生在浙江的富商家庭,热爱电影事业也是来自家族中的熏陶,他的父亲和兄长们都从事过电影行业,只有他的成就最高。商人出身的邵逸夫克勤克俭,对于下属也算不上多么大方,他手下很多导演成名之后,都希望能够获得票房分红的权利,但是在邵逸夫这里,简直就是痴人说梦。正是由于他不肯让手下人尝到更多的甜头,导致邵氏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失去精兵强将,这也是邵氏公司没落的一个原因。
可以说,邵逸夫在人生的大部分时间里,对于金钱的态度是很保守的,说一句“守财奴”也不为过。但是人总是会变的,80年代初,邵氏公司已经开始逐步减产,有人就提出向邵逸夫购买其在九龙清水湾的片场的土地,当时就开价40亿港币,这比当时邵逸夫拥有的财富还要多,邵逸夫也不禁心动,他一度想把这块地给卖掉,可他又转念一想,自己已经是亿万富翁,钱财今生今世都用之不尽,还要那么多钱来做什么呢?更为不舍的是,清水湾片场毕竟是他毕生的心血,眼睁睁看着别人把它夷为平地,终究是难以割舍,邵逸夫不肯放弃清水湾片场,也是出于他对电影事业的一份热爱。
经历过养老院捐款退还一事之后,邵逸夫就开始慢慢反思自己的理财之道,特别是在他授封爵士之后,他越发觉得自己应该用财富来回报社会,他决定为大力自助教育事业,巨大的财富不能为其带来美名,而兴办教育是利在千秋的功业,能够流芳百世。
从1985年起,邵逸夫开始将关注的目光投向祖国内地。当年他向中国保护敦煌画展工程和浙江大学分别捐资1000万元。有关部门特立碑予以纪念。甬上文化人王重光先生1996年曾前往敦煌考察。大漠深处,类似的纪念碑不止一个,但惟有同乡邵逸夫是炎黄子孙。
1985年后,邵逸夫平均每年都拿出1亿多元用于支持内地的各项社会公益事业,对于中国教育事业更是情有独钟。正如他所说:“国家振兴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培养人才是民族根本利益的要求。”邵逸夫视教育为立国之本,为此多年来他尽心尽责,不遗余力。据不完全统计,迄今,邵逸夫共向内地捐赠了34亿港元,兴建了5000多个教育和医疗项目。目前,以“逸夫”两字命名的教学楼、图书馆、科技馆及其它文化艺术、医疗设施遍布中国各地。几年来邵逸夫还不顾耆耋之躯,多次亲临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视察捐赠项目。2002年,邵逸夫还捐资创立被誉为“东方诺贝尔”的“邵逸夫奖”,用以资助全球造福人类的杰出科学家进行研究,目前基金总额已高达50亿元。此外,邵逸夫在英国、美国、新加坡及香港等地都有巨额捐赠,在古令中外捐资助学史上,邵逸夫当之无愧可称为第一人!
他曾多次表示,中国要强大,关键在于教育及培养人才,他认为,“将赚到的钱捐献在教育事业,做一些实际的事,是我最大的心愿。”邵逸夫近年内地捐学款项,累计达32亿元。
除内地教育外,邵逸夫早年也在香港捐款甚多,现时多个大学校园均能见以他为名的建筑,例如中文大学的逸夫书院,就是80年代他捐出1.1亿元而兴建;而理大的员生楼及体育馆、浸大的逸夫校园等都是以他命名。
1990年,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为表彰邵逸夫对中国科学教育事业的贡献,将一颗新发现的行星使命名为邵逸夫星。这是该台首次以当代知名人士命名小行星。
根在宁波的邵逸夫对故乡也倾注了很大的爱心。1987年后,他不仅多次回乡探亲访问,还先后捐资4000多万元帮助发展教育、文化事业。这些项目包括位于宁波大学西区的邵逸夫图书馆、逸夫教学楼、逸夫剧院以及其祖居地康乐园等。他在浙江其他地区也有巨额捐赠,如他为杭州逸夫医院的捐赠近亿元。早在九十年代初,省、市政府就授予他“爱乡楷模”、“荣誉市民”称号,以表彰他为家乡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
“我的财富取之于民众,应用回到民众”。这位以“大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为人生信条的影视巨子,不仅是这样说,更是这样做的。他设立邵氏基金会,致力于各项社会公益事业,为此他受到了广泛的好评。英国女王册封他为爵士,成为香港娱乐圈获此殊荣的第一人。美国三藩市为表彰邵逸夫对该市的福利贡献,将每年的9月8日命名为“邵逸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