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届“战略传播与国家安全”学术研讨会顺利举办
2025-09-29
以艺为桥共溯文脉 海峡两岸文化交流活动在宜兴续写华章
2025-10-07千年敦煌,相约北京。2025年3月29日至10月28日,由敦煌研究院与北京展览馆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如是莫高”敦煌艺术大展暨“莫高精神”红色主题展,在北京展览馆盛大举行。这场历时三年精心筹备的文化盛宴,不仅展出九座1:1复刻特窟、300米长的沉浸式“壁画长廊”,更是一次让观众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的深度文化体验之旅。8月为了让观众更好地开启深度体验之旅,北京展览馆莫高礼社推出的敦煌壁画古法泥板画深度体验活动,它将跨越千年的壁画绘制技艺,浓缩于方寸泥板之上,让每一位参与者都能亲手触摸历史的脉搏。


溯源古法:高度还原的壁画绘制流程
本次体验活动基本遵循了传统敦煌莫高窟壁画的绘制方式,旨在高度还原那穿越了十数个朝代的古老技艺。参与者将亲身体验从地仗制作到最终成画的完整过程:
地仗制作(白粉层泥坯):体验所使用的泥板,模拟了敦煌洞窟墙壁的“地仗层”。工匠们遵循古法,制备了富含细沙和纤维的泥坯,并覆盖细腻的白粉层,为后续绘画提供了坚实且吸水性适宜的基底,这正是敦煌壁画得以千年保存的物理基础。



壁画绘制(粉本刺孔与复写纸勾轮廓):在古代,画匠使用“粉本”(画稿)通过刺孔扑粉的方式将图案转移到墙面上。为便于公众体验,活动巧妙地将此步骤简化为使用复写纸勾画轮廓,既保留了“转移画稿”的核心技艺神髓,又让现代观众能够轻松上手,精准捕捉菩萨、飞天等经典形象的优雅线条。
着色(矿物原料):这是整个体验中最具质感的部分。与古代画师一样,活动提供了源自朱砂、青金石、绿松石、赭石等天然矿石的矿物颜料。参与者将亲手研磨、调和这些璀璨的色粉,用其填充轮廓。当饱满、沉稳、历经千年而不褪色的矿物色彩在笔下铺陈开来时,古人对于材料与色彩的极致追求便了然于胸。







勾线:最后一步,也是赋予画面灵魂的关键。在色块干透后,参与者需以沉稳的笔触,再次勾勒细节,强化人物的神态与衣袂的飘逸,完成一幅属于自己的、承载着古法韵味的敦煌泥板画。



沉浸体验:在亲手绘制中激活文化多巴胺
这一体验设计,完美契合了本次大展打造“沉浸式、可感知、可参与的文化场域”的核心理念。它让观众从传统的“眼观”,升级为“手、眼、心”的全方位沉浸。通过“线索-发现-拼图”般的体验节奏,每一步操作都带来即时的反馈与成就感,如同一次微型的考古发现与艺术修复之旅。当亲手触摸原矿石,研磨出璀璨色粉,并最终将其点在泥板上时,一种与千年前无名画工跨越时空的“共情”油然而生,这正是文化传承中最动人的“多巴胺”时刻。




9月媒体专场:聆听国礼背后的时代故事



为了让公众更深入地理解敦煌文化传承的现代意义,展览特别在9月媒体体验专场中,特邀艺术家、莫高礼社主理人梁爽先生,分享国家级限印版礼品书 《敦煌莫高窟壁画》 背后的传奇故事。






这本出版于1982年的画册,源自1979年那个文化复苏的“早春天气”。受国家委托,由中国传统图案研究创始人、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副院长雷圭元先生主持,敦煌艺术研究所创始所长常书鸿先生亲自指导,一行人首次对敦煌所有洞窟进行了体系化的梳理与临绘。这本作为国家总理出访文化交流的国礼,仅限印1000册(中国500册),是迄今为止敦煌研究书籍中级别最高的画册之一。它不仅展现了敦煌纹样的华美,更见证了改革开放初期,中国重拾文化自信、主动走向世界的重要历史节点。


梁爽主理人的分享,将带领听众穿越回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感受一代学人如何以“敦煌精神”,在方寸画纸间荟聚起民族文化的共情能量,点亮通往世界的“心灯”。



結語
“如是莫高”敦煌艺术大展,不仅是一场视觉的盛宴,更是一次灵魂的触碰。通过亲手参与泥板画的古法绘制,聆听国礼画册背后的时代叙事,每一位观众都将不再是文化的旁观者,而成为敦煌技艺的体验者、敦煌精神的感知者与永续传承的参与者。在这里,千年敦煌不再遥远,它将通过你的指尖与心灵,在当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光彩。



展览名称:“如是莫高”敦煌艺术大展暨“莫高精神”红色主题展
展览日期:2025年3月29日 – 10月28日(第一季)
展览地点:北京展览馆(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大街135号)
主办单位:敦煌研究院、北京展览馆集团有限公司
承办单位:北京展览馆集团有限公司展览中心、寰宇视界国际(北京)会展有限公司
支持单位:北京首都旅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