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仏教
2023-07-07声明
2023-07-07作者 雷建设
平型关大捷遗址
驻港部队步兵旅第一营的前身为红一军团第一师第一团第一营。在抗日战争中,该营随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五师独立团第一营,参加了震惊中外的平型关战斗。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芦沟桥事件,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积极倡导和组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中共中央的倡导下,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于8月22日宣布红军主力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9月11日,按全国统一的战斗序列,改称为第十八集团军)。
红军精悦部队第一军团第一师(其一部为秋收起义部队的老底子)奉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的命令,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五师独立团。一营在独立团杨成武团长率领下,奉命从驻地正宁县出发,经旬邑、淳化抵三原县云阳镇地区集结。
然而,在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编制序列里,——五师不设独立团,因而杨成武率领的这支劲旅便成了国军的“偏师”。
1937年8月,日军侵占北平(今北京)、天津后,兵分三路沿平绥、平汉、津浦线长驱直入,企图围歼华北军队。在日军大举进攻下,国民党军的各个防线不断被突破。9月中旬,由平绥路东段向西南进犯的日军华北方面军第五师团在由大同向南进犯的察哈尔派遣兵团配合下,迅速向内长城线逼近,企图突破平型关要隘,歼灭国民党第二战区部队,从右翼配合华北方面军主力在平汉路的作战。至9月20日,日军第五师团已经占领晋东北的广灵、涞源和灵丘等地,察哈尔派遣兵团亦进逼晋北雁门关。华北战局处于危急之中。
为了沮滞日军攻势,打击日军凶焰,八路军——五师不待改编就绪,即于8月22日誓师出征。独立团作为第一批开赴前线的部队,即由陕西省三原县云阳镇火速东进,渡过黄河,奔赴华北抗日前线。
8月30日,独立团到达黄河西岸的韩城县芝川镇,从禹门渡口渡过黄河,经晋南万荣城,沿同蒲铁路北上。进到曲沃县南面之侯马车站后,乘火车抵达晉北原平车站,而后改乘汽车,于9月14日晚到达大营镇待命。
当五师向晋东北抗日前线挺进时,日军第五师团已经侵占阳原、蔚县、广灵,并向浑源、灵丘进犯。
9月20日,日军坂垣师团第二十一旅团以两个大队的兵力南下,攻占了灵丘县城,并向平型关逼近。为了配合第二战区友军防守平型关至茹越口和雁门关之内长城一线,八路军总部即令——五师迎击进犯平型关之敌。
9月23日,——五师首长命令独立团深入敌后,隐蔽地插到腰站地区,切断敌人从涞源至灵丘和从广灵至灵丘的公路运输线,阻击涞源、广灵两个方向的日军援兵,保证师主力歼灭平型关正面之敌。师首长对团长杨成武强调说:“你们如不能把敌人的援兵档住,平型关之战就胜负难料。所以,你们必须全力以赴,死死顶住敌人,绝不能放过一兵一卒。”当日午时,独立团在杨成武率领下,从大营镇出发,经平型关东南方向之下关、上寨急速向腰站前进。
行军中,一营为前卫营,一连为前卫连在前面搜索前进。 24日下午独立团抵近腰站时,担任前卫任务的一连尖兵排与一股日军骑兵相遇。尖刀排先敌开火,毙敌2名,余敌掉头逃跑。杨团长判断,敌人已经先期占领驿马岭,该股日军即是敌人的侦察分队。
腰站是一个小山庄,其东面的驿马岭是山西省与河北省的交界地,山顶有个马鞍型的隘口,一条公路从隘口通过。
当独立团进至腰站时,日军已先占领公路东面的高地驿马岭山顶隘口。杨团长立即命令部队占领公路两旁的山头,构筑工事。这些山头虽然比驿马岭矮些,但仍然可以挡住敌人的去路。
此时,独立团指战员已经极度疲劳,冒雨急行军中已经一天没有进食,到达阻击地域时,不少战士口吐鲜血,晕倒在地。为了打好出师第一战,保障师主力全歼进犯平型关之敌,全团指战员个个斗志昂扬,忍受饥饿和疲劳,迅速占领公路两侧的山头,冒雨构筑工事。
独立团刚到达阻击地域,日军二十八师团一个联队(相当于团)也从涞源城向腰站赶来。至此,独立团当面之敌为2个联队,兵力超出数倍;日均武器装备更占优势(八路军步兵武器主要是套筒、汉阳造、单打一、四道环即骑枪,四分之一的战士还没有枪,一个连仅有几把鬼头刀即大刀片,每人2一3枚手榴弹,有枪的战士每人配5一15发子弹。)
杨团长根据敌情、地形,决定一营留在山上警戒;二营连夜抵达三山镇,切断广灵通往灵丘的公路;三营作为预备队,后撤到白羊堡宿营。
25日7点多钟,雨停雾散,战士们紧张地擦拭武器。此时,杨团长接到情报:当天凌晨,涞源城又开来一个联队的日军,赶到了驿马岭。面对数倍敌人,杨团长决定集中兵力兵器猛打猛冲,使敌人产生错误判断,不敢倾巢攻击。
占领驿马岭的敌人,以隘口为支撑点向独立团推进。杨团长即命令一营一连迅速占领阵地,正面阻击进犯之敌,视机夺占隘口;二连从右翼袭取隘口;三连迂回侧后攻占比隘口更高的山峰,用火力压制隘口之敌。
骄横而不失警觉的敌人摆开战斗队形,利用岩石、土坎做掩护逼进。当敌接近一连阵地时,全连步、机枪首先开火,顿时,阵地枪弹齐发,数十敌人先后毙命倒下。但大群敌人并不后撤,就地撒开,形成对峙局面,已经负伤倒下的敌人居然也带伤爬起来射击。一连连长张德仁率先跃出阵地,拾起敌人尸体旁的一支三八大盖,领着战士们高喊“冲啊!杀呀!”的喊声冲向敌群,与敌人展开肉搏战。几分钟后,下到公路的几十名敌人被他们全部歼灭。张连长从敌人尸体手里换了一支枪,擦去溅在脸上的血,又朝隘口冲去。当冲到半山腰时,隘口两翼突然喷出七八条机枪火舌,张连长身子晃了几晃,便和前面的两个日本兵一同摔倒,他身后的战士也纷纷中弹。
正当一连攻击受阻时,平型关战斗打响。炮声不时传来,震撼着驿马岭战场。日军惊慌失措,火力顿时减弱。炮声却振奋了一营指战员的战斗激情。一连稍作部署调整和加强火力支援,再次向敌人发起更加勇猛的攻击。
二连在林必元连长率领下,于右翼顽强地阻击隘口之敌,一排长率领十余名战士向连山羊也难以立足的悬崖攀登。
一排长的绰号叫“麻排长”,虽然其貌不扬,但气力极大,他怒吼一声,如猛虎长啸。他率领战士们从悬崖上攀登上去,悄悄地爬到隘口旁的一块巨石后面,探身一望,见是敌人的指挥所,数百名日军正在隘口后面边吃干粮边喝水,准备出击。
一排长根据敌我兵力对比,决心冲进敌群,来个以寡敌众,乱中血战再设计脱身。于是他将手一挥,率领战士们迅速地跳进隘口,扑入敌群。没等日军反应过来,数十枚手榴弹就落在了敌人的头上。手榴弹甩完了,接着就和敌人拼刺刀、肉搏。隘口的敌人遭到突如其来的袭击,顿时乱作一团,死伤惨重。
“麻排长”在腹部、腿部多处中弹负伤的情况下,仍然死战不退,率领全排战士与敌人拼力厮杀。最终因寡不敌众,陷入了敌人的疯狂射击中,全排指战员大部战死隘口,只有几名战士带伤撤回。
二连一排的勇猛出击,使敌人心惊胆颤,一时摸不清独立团底细,不敢正面阵地攻击,只好三面防御,有力地打击了敌人增援平型关的部署。
在二连一排与隘口之敌激战的同时,一营教导员张文松、副营长袁升平率领三连攻占了隘口南面比驿马岭隘口更高的山头,利用阎锡山第三旅半月前挖掘的堑壕抗击敌人。敌人见失去了制高点,其隘口阵地受到火力的俯射威胁,于是连续向三连阵地发起了6次疯狂的攻击。
三连连长宋玉琳、指导员李尚德带领全连仅剩的24名战士,用仅有的几把完好的刺刀,顽强地坚守阵地,抗击敌人一次又一次的攻击。九班长李洪迪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仍然带领全班战士与突入之敌展开肉博,最后全部壮烈牺牲。
下午4时,平型关战斗胜利结束。团长杨成武立即命令团预备队投入战斗,直插隘口东面,从敌人后面发起攻击。一营则从正面扑向敌人。尽管日军人数是独立团数倍,却不知独立团底细,在独立团勇猛果敢的冲杀下,弃下喝空的了水壶,丢掉雨布、饭盒,夺路逃回涞源城。
腰站阻击战,独立团歼敌300多名,俘虏伪军一部,缴获武器装备一批。战斗的胜利,有力地打破了敌人增援平型关的企图,有效地保证了平型关战役的胜利。在这场恶战中,一连和三连减员过半,有的班排竟全部阵亡。战后,一、三连被——五师授予“战斗模范连队”称号,“偏师”写下了八路军光荣战史的一页。
独立团因“偏师”之故,在平型关战役的腰站阻击战中,虽然战绩赫赫,却未在国民政府的战报和祝捷报道、贺信中提及,以致后来有关平型关大捷的记述、展览以及各处抗日纪念馆对腰站阻击战着墨不多,甚至忽略了。
血肉铸成的壮史不会随着战场的硝烟飘逝,血战驿马岭的勇士们以英雄壮举,血战到底的决心,视死如归的精神,铸成了一座不朽的丰碑。将这一鲜为人知的历史公诸于众,以告慰为平型关战斗的胜利,为拯救危亡的民族而拼死在腰站驿马岭的一百多个英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