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a onde vai o dinheiro em 2010
2023-07-07O relatório de Wen Jiabao apresenta 10 números-chave para a economia da China em 2010
2023-07-07
汇丰(HSBC)驻香港的亚太区高级经济学家范力民(Frederic Neumann)估计,2008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在全球所占的比重为26%,欧盟占30%。中国只占8%,亚洲其它国家(不包括日本)占17%.
范力民表示,到2014年,中国的比重将上升3.5个百分点至11.5%,而不包括日本在内的亚洲其它国家的比重将升至20.5%。在这一过程中,以市场汇率计算,中国将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或许就在今年或明年的某个时候。
然而,规模并不能说明一切。亚洲经济规模庞大,主要是因为该地区人口众多--例如,仅中国、印度和东南亚地区的人口就接近30亿。但相对较低的收入水平限制了该地区的消费能力。
汇丰表示,整个亚洲地区(不包括日本在内)每年的个人消费支出约为5.5万亿美元,而美国和欧洲约为17.6万亿美元。中国的增长或许是爆炸性的,但人均收入水平还不如阿尔巴尼亚。
范力民表示,真正重要的是需求的增加--即每个经济体逐年的变化。这样看来,亚洲似乎更有份量--预计中国消费者今年将增加1250亿美元的支出,不包括日本在内的亚洲其它地区将增加400亿美元。同时,汇丰预计今年美国的消费者支出将减少300亿美元,欧洲减少770亿美元,这样总体消费支出将净增加580亿美元。
这种分析可能有助于解释为何近几个月韩国和台湾等亚洲国家和地区对华出口大幅飙升。但要想保持这种势头,美国和欧洲的消费者支出必须稳步复苏,以减少必须由亚洲弥补的需求缺口规模。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亚洲区主席斯蒂芬·罗奇(Stephen Roach)表示,实际上有可能发生相反的情况,因为西方消费者,尤其是美国消费者,财政上非常拮据,他们可能需要数年重建个人财富,而不是去花钱。
最近罗奇在新加坡向商界人士表示:"美国个人消费占PIB的比例仍处于71%的峰值水平,但这是一股由房地产价格和信贷泡沫、而非收入驱动的消费热潮。"
罗奇指出,金融危机过后,目前美国承受着借款飙升、失业率高企和房价崩溃的重压。他表示:"因此消费者的债务达到了创记录水平,他们没有收入,也没有资产;美国消费者基本上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罗奇表示,可能的结果是美国个人消费占PIB的比例将降至56%左右--大约与日本相当--由此造成亚洲相对贫穷(平均而言)的消费者中短期内不可能弥补的缺口。
然而,长期而言,人们一致认为,由于以中国为首的国家为了修正过度依赖投资增长造成的结构性经济问题而推动个人消费,亚洲消费者在全球支出中所占的比例将明显上升。
最近,乔纳森·韦策尔 (Jonathan Woetzel)等人在为麦肯锡全球研究所(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进行的一项研究中预测,到2025年,中国能够将人均消费水平提升至多50%,这将使个人消费占PIB比重从36%左右(所有主要经济体中的最低比例)提高到至多50%.
这就要求中国做出重大改变以释放个人储蓄--或许是在2011年开始的下一个五年计划中--改善养老金发放和社会保险、减税以及将企业投资重点放在建立大规模消费品和服务行业,以供应本土市场。
在宏观经济层面,其影响将是每年至多增加15万亿元人民币的消费,超过意大利的PIB总额。如果中国能够实现这一目标,亚洲消费者将有望为西方出口、中国以及其它亚洲制造商提供巨大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