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s exercices militaires font fureur cet été.
2023-07-07La Chine prête de l'argent aux États-Unis, où les États-Unis le dépensent-ils ?
2023-07-07
记者 杨骏
开新能源车等于省钱,等于减排,甚至等于拯救地球,这是人们的由衷期盼。然而,这样的美好愿景如何实现呢?中国等许多国家几乎无一例外,都是由政府牵头,主导新能源车的发展,各大汽车厂商也相应风起云涌,热闹一番。
看了热闹,也要看门道。在政府出大手笔,汽车厂商趋之若鹜,各城市争相试点的同时,我们也需要冷静分析,它的市场化前景到底如何?它能拯救环境,气候、汽车业、消费者乃至全球经济吗?
戒除“心理依赖症”
今年6月,中国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出台通知,确定在上海、长春、深圳、杭州、合肥等5个城市启动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工作,拉开了中国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化、规模化的大幕。专家分析认为,中国空前力度推进新能源汽车进入市场,国家的投入有可能达到上千亿。这使地方和企业都想从中分一杯羹。
中国动真格的,使其他许多国家的汽车厂商感到了些许压力,但同时也在观望。因为这里有一个教训,这些厂商都经历过。就是“心理依赖症”。
人们都知道政府必须发挥重要作用,从政策上大力支持民众购买新能源汽车,并资助企业进行研发。然而,现实证明这两方面的效果并不好。
我们看到,十几年前,欧美汽车业尚代表着全球汽车业发展的主流方向,新能源车似乎一度接近市场化阶段,但在政府鼓励下,各大汽车厂商几乎全是至多推出几个示范车型,吊吊民众胃口,搪塞一下舆论。除了日本企业的几款新能源车勉强实现了量产外,新的技术和车型开发出来后大多束之高阁,实验室和仓库成了它们的归宿。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汽车产业关联度非常大,方方面面都需要巨大投入,发展新能源汽车也一样,政府不可能照单全收,只能起鼓励扶助作用。一味等靠政府投入,产业的盘子永远也做不大,这是很自然的道理。
在习惯了呼吁政府大力扶持的叫喊后,各有关企业是否也应该思考一下,如何进行产业内的联合与合作,怎样加强自身的责任心,怎样逐步把着力点切实放在新能源汽车上。这是因为,没有产量的快速提升,新能源汽车的成本将居高不下;没有能源巨头等大型企业的参与,让充电设施遍布各地永远是痴人说梦;而缺少了汽车企业的自身修炼,产业不会有长足发展,研制出的新能源车永远只能是看上去很美的摆设。
好在中国政府部门对此心理有数,相关部门正在为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大规模推广应用做着各种准备。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苗圩表示,目前中国已经制定了新能源汽车在动力电池、充电接口、充电站等基础设施方面的国家标准,并将尽快发布实施。此外,在新能源汽车加快市场化的进程中,中国也将鼓励汽车企业积极探索“裸车”销售、电池租赁、整车租赁等新型商业推广模式。
“目前政府的推动力度非常大,完全可以拉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化的进程,”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高技术业务部副主任马超英说,但这一补贴不可能长期持续下去,因此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化进程从根本上取决于汽车企业的发展,取决于他们能够生产出性价比能够为消费者接受的汽车。
必须跨出的一步
新能源车是个很好的概念,但从概念到现实这一步,全球的汽车厂商却一直难以跨越。直到最近,全球各地的汽车厂商、媒体、专家又重新开始为民众描绘新能源车的美好未来,这又是为何呢?
十几年前,欧美汽车业尚代表着全球汽车业发展的主流方向,新能源车似乎一度接近市场化阶段,但对于发展这类车,各大汽车厂商几乎全是“光说不练”,或至多推出几个概念模型,吊吊民众胃口,搪塞一下政府,敷衍一下环保人士。因此,除了日本企业的几款新能源车勉强实现了量产外,新的技术和车型开发出来后大多“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实验室和仓库成了它们的归宿。
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很简单,只要传统汽车能继续赢利,汽车厂商并不着急让新能源车“接班”。而且他们也急不得,因为如果没有遍布各地的充电设施,汽车厂商无论如何卖力吆喝,也无法让百姓为新能源车埋单。而专家保守估计,要让充电站或加氢站实现加油站那样的普及程度,势必需要数千亿美元的投资。
德国汽车专家指出,到目前为止,大多数催生电动车所需的技术都未达到成熟阶段。尤其是在电池可靠度、可耐受性、安全性、充电速度以及车辆行驶距离等方面,新能源汽车的性能与传统车辆相比都缺乏竞争力。比如,用220伏电源充电一次需要五六个小时,即便不开车灯、不用雨刷器,电动汽车也只能跑100公里至150公里。
技术原因导致了新能源汽车车价整体偏高,持续行驶里程有限而且跑不快,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人们再有环保意识,谁又会去购买这种费钱又麻烦的汽车?
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双管齐下,首先政府必须在产业起步阶段给予必要的资金和政策扶持,使各类企业乐意进行研发,以使这种汽车的成本不断降低,最终达到盈利点。其次,汽车企业也需要有责任意识,加大研发力度。过去新能源汽车成本居高不下,很大原因与多数企业对研发三心二意有关。
导致企业三心二意的原因在于传统汽车还有不少储备技术,汽车厂商们都想让这些技术赢占先机。更何况,这十几年来,随着亚洲和新兴工业国家的兴起,传统汽车又有了新市场。于是,以欧美厂商为主的汽车企业一直在一种轻歌曼舞的氛围中优美地旋转着,滑着轻松的小步舞,直到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金融危机,全球汽车市场才大幅度萎缩。
随着全球变暖,减排的紧箍咒越念越紧,人们终于醒悟,过去的方式已难以为继,必须发展新能源汽车了。从这一点看,新能源汽车技术取得进一步突破仍然有希望。
此外,无论在美国还是欧洲或日本,汽车产业都是支柱产业,关联效益巨大,比如德国汽车工业产值就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左右。如果汽车业能够取得突破性进展,对于各工业化国家克服经济困难、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有重要作用。近两年,几乎全球各大汽车制造商都争相推出新能源汽车,奔驰和宝马公司甚至准备在柏林等城市陆续推出试用型电动汽车,以激发人们使用此类汽车的积极性。各汽车制造商的“不谋而合”反映了未来全球汽车工业发展的方向。
一旦突破技术难题,新能源车的魔力便发挥了出来:环保、廉价,省油。政府不再面对城市空气污染难题,消费者有了省油而便宜的交通工具,汽车产业有了救星,经济有了新增长点。因此,发展新能源车,拯救的不仅仅是汽车产业自己。
50多年前,人们还把电视看作高不可攀的高技术产品;20多年前,互联网的普及还被人认为是异想天开。而这一切如今已成为人类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汽车业和社会经济可能也会如此,在发动机的一开一闭之间,一段路程可能结束了;在汽车产业效益一涨一跌之间,一个时代可能结束了。新能源车的春天就要到来了么?这一次,观望者越来越少,而参与方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