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s inscriptions sur os d'oracle (une des premières formes d'écriture chinoise)
2023-10-16
Souvenirs de M. Chen Dexiang
2023-10-19
2023年10月14日-15日,2023年中国·上海国际太极健康研讨会暨2023中国·上海国际气功科学研讨会在上海举办。金辉先生在研讨会分会场作题为“人性觉悟与现代人的精神健康”报告。
一、现代人普遍的精神问题已经演化为严重精神危机
现代世界的一大特色,也许是物质繁盛和科技进步前所未有,同时,人的焦虑和迷茫也前所未有。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约10亿人正在遭受精神障碍困扰。我国抑郁症患者人数已超过9500万,终生患病率达到了6.8%(而20年前我国精神障碍和抑郁症的发病率是0.05%,远不到现在的百分之一)。目前,抑郁症已成为人类第二大杀手,也是我国疾病负担的第二大疾病。
《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调查研究显示,抑郁症发病群体呈年轻化趋势,青少年抑郁症患病率已达15-20%,抑郁症患者中25岁以下群体占比高达65.6%,50%的抑郁症患者为在校学生。
北大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副主任徐凯文副教授,为学生提供咨询服务,从事自杀预防和危机干预。近些年,他发现学生中的“空心病”越来越多,这“不是普通的抑郁症,而是非常严重的新情况”。空心病看起来像是抑郁症,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快感缺乏,有强烈的孤独感和无意义感,有强烈的自杀意念,但是,所有的药物都无效。他说,作为精神科医生有个杀手锏,任何抑郁症患者如果用电抽搐治疗,都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恢复,但是电抽搐治疗对空心病竟然都没用。
患空心病的多是最优秀的学生,徐凯文做过统计,北大一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有30.4%的学生厌恶学习,还有40.4%的学生认为人生没有意义,最极端的就是放弃生命。
看到青少年的精神问题如此严峻,也有人认为是中国当代教育的问题。但是,美国人精神疾病的总体患病率是26.4%,在世界卫生组织的历次统计中美国都是全球第一。在徐文的后面,有读者留言:我特别想知道美国的抑郁率那么高的原因是什么,美国似乎在教育上没有这么功利,也不是这么唯分数论,可是依然也出现了迷茫的一代,其实也是空心人。其原因究竟是什么?
不仅是抑郁症和空心病的发病率已经很高,我们看现在的普通人,看社会整体,道德滑坡,信仰缺失,逐利纵欲,冷漠迷乱,人群撕裂,戾气盛行,等等,都非常令人叹息和担忧。
人类确实是病了。现代人的普遍精神问题,已经演化为严重的精神危机。
世界卫生组织预测,2030年抑郁症将成为全球疾病负担第一位的疾病。

二、现代人类精神问题的根源在于人性迷失
现代社会剧烈转型,多元文化相互激荡,消费主义和利益至上淹没了人的精神追求,而自由主义和信息泛滥更使人茫然无依,这些对人的精神境态影响都很大。
但我们认为,作为人类整体性精神危机,根本原因还在于现代人类的人性迷失;可是人们并不知道是人性出了问题。
所以我们首先要深究人性:
世界上什么问题最大?
——人性。
人世间什么最重要?
——人性。
人类现代化的最大代价是什么?
——人性。
几百万年前,人类觉知人性而成人。
几百万年来,人性始终善护人类。
今天,人怎么了?人性怎么了?
皇古迄今,人性第一次成为绝大问题。
人类主要问题,都是人性问题。
人类最大危机,就在人性危机。
现代性时兴解构观念;所有的观念解构都集火于人性。
解构和迷失了人性,在风云莫测的进化征途上,人类还能够走出多远呢?
——我们不知道。
人类,历来因人性本来及其认同而为人类。
远离我们共同的本来,不知我们共同的未来,现代人类还有未来吗?
——我们不知道。

会议主办单位和会议地点——上海中医药大学
三、空心病患者不仅是人性迷失,而且是魂丢心死
人性是人的本质和规定,也是人类心灵的守护神。从古到今,正是人性基本保证了人类的精神稳定,而且人性本身也都大致得到完整延续传承。
但是现代社会,尤其一两代人以来,社会境界变化过大过快,传统人性难以维系,传统方法难以奏效。如道德建设,人性呼唤,三观教育,包括法治的外在约束等,都越来越无力。
而随着科学兴盛,理性思维强势,宗教信仰也不断式微,难以真正解决人们的精神问题。
现代社会人性空前混乱和迷失的根源,还与现代性的理论解构密切相关。思想文化日益多元,各种理论层出不穷,以致人们的各种行为和利益都可以找到理由和根据,惟独人性日渐失去根本标准和统一价值。
现代性流行的解构去魅终于如愿以偿。人作为精神生命,人性本来和自我认知是人格心理的重要基础。一当荒诞取代神圣、低俗压倒崇高,人的精神世界便沦为垃圾场,人类整体性精神危机当然不可避免。
“空心病”这一命名既形象又准确,它之所以比通常抑郁症更难医治,确实因为心的空灭死寂。
得空心病的都是名校中最优秀的学生,他们从小就学习拔尖,生活优渥(即使家庭条件不是很好,这孩子也肯定是全家的重点保护和保障对象),除了学习家长包办一切。也许正因为如此,孩子变成了学习工具和考试机器,心性和心智严重失衡:虽然成绩优异,但人性萎缩,真成了学习机器人。不仅人性迷失,而且魂丢心死。但人毕竟不是机器人,一旦失心,必然遭遇最大生命危机。
徐凯文讲到一个病例:有一个理工科的优秀博士生,在博士二年级便完成了研究,导师认为他达到了博士水平,却屡次尝试放弃生命。他曾两次住院,用了所有的药物,所有电抽搐的治疗方法。出院后徐问他情况怎么样,他说精神科医生很幼稚可笑,我表现开心一点,他们以为我抑郁就好了。
——他似乎比精神医生还明白,但就是不能自主自己的生命。
病情如此,除非“换心”。


2023年10月14日上午,研讨会分会场
四、人性觉悟:重建人类精神世界和精神健康的出路和希望
面对如此前所未有的人类精神危机,怎么办?
我们提出一条新的道路和方法:人性觉悟。
1. 觉悟之哲理简述
精神疾患,理当精神康复为主。
内因为主,必须激活调动内因。
传统文化历来讲性本善,讲良知人皆有之,这是通过觉悟返本能够使人新生的人性基础和哲学依据。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儒道释三家共同主张和追求的回到本来之道,我们在此都简称为“觉悟”。
觉悟,其境界原理为:有归无。即从纷繁的万有知见,返归清明的一无本来。
本来无一物,所有烦恼疑惑迷乱等等,回到本来便全部解脱,实则不解自解。
有归无复无生有,新的知见体系井然有序,智慧而明白。
觉悟为脱胎换骨,为高境新生,为超凡入圣——如同“换心”,故是名圣心。
用现代比喻,程序乱套之后,格式化,归零,恢复出厂设置——重新启动的出厂设置,则已升级为超级程序。
2. 人性觉悟目标导向
通常对于觉悟,或是不了解,或是有误解:作神秘解、落相解。
而作为传统文化的一个标高,觉悟、求道,是两千多年来历代东方精英的至高精神追求。
圣如孔子,讲觉悟的意义可谓一言而终:朝闻道,夕死可矣!
释迦牟尼身为净饭国王子,但他不当国王,抛弃所有荣华富贵,一心追求解脱明白。
慧能原是一个没有文化的山野樵夫,一旦闻经悟道,就成为开立中国禅宗的六祖大师。
——这都体现了觉悟的价值和境界。
人性本自具足,良知始终都在。所谓心死,是因为本来有心;觉得一切都没有意思没有价值,其实是他本心的真价值还在,同时这本身就是良知的投射。外因干扰使他的内因失据,只有从根本处激活调动内因,他才能最终恢复精神健康。
所以要想办法唤起,真正意义上的激发,启导他的人生目标,使他意识到确实有一条真正意义上的自救与新生之路——人性觉悟。
而普通人之人性觉悟,同样得以新生,拥有纷扰乱世的超然人生,获得全新境界的第二次生命。

3. 明白觉悟境界道理
我们之所以称为人性觉悟,其与传统觉悟有同也有异。
先看释迦牟尼的觉悟之路。传说当年释迦牟尼坐在菩提树下,经过七天七夜终于悟证大道,他感叹道:奇哉!众生皆有如来德相,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从这句话,可见佛之觉悟的两大境阶:
一是觉悟本来。佛觉悟见了本来,进入无相境界,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诸佛与众生一体,所以知道人人皆有佛性。这可以说是如来觉悟的第一境阶。但是,众生为什么还是迷昧众生呢?佛进一步悟证,发现因为执着使人的本心与知见隔开,把观念当真,所以妄想烦恼迷惑颠倒。众生就是因为观念执着把自己囚禁在众生境界,故是名众生。——这即为佛觉悟的第二境阶:理通本来。
传统道佛觉悟,实际上都是包含了上述两步之完整境界。但因为第一步之扫相破执,即超越常见而一步登天,实在太难,把后面全行遮蔽,于是都笼统讲觉悟。但我们看佛陀和老子,看慧能和王阳明,他们不仅觉悟成圣,而且还传道讲法普度众生,因其从觉悟到理通,境界完整周圆。而历史上一些记载的求道者之言下大悟、一念见性等等,有些可能也确实是悟了,但大概只有悟觉这一步;也许是境界不全,所以没见留下道者智慧的精彩呈现。
传统觉悟之所以太难——连佛都讲“稀有之人”——与觉悟之境界哲理没有讲清楚直接相关。首先,因为没有哲理,所以只能讲觉;而觉都是具体的,只能用有相比喻。所以,道者讲法,一说即不是,讲了就要否定。其次,对于学道而言,没有理就没有路,没有理解就只能摸索;问题更在你以为的都不是(我们的“以为”都落相),老师则只能说不,那个是到底怎么回事,全靠自己偶然碰上。所以叫摸黑上山,叫狗急跳墙等等。
关于觉悟的境界哲理,可以这样简述:
从有无讲,有归无到无生有;
从境界讲,相对境界到绝对境界;
从存在讲,有相归无相;
从认知讲,概念分别到一体感知;
从心脑讲,观念思考到用心体会;
从过程讲,觉心到理通。
对于求道来说,哲理的明白很关键。现代人理性思维为主,开始的理解就更重要。如果不知道为什么和怎么做,也就很难自觉行为。其实,觉悟即觉心到理通,即觉与理之体用。清楚了境界哲理,则知仅仅讲觉,甚至认为觉悟必须修炼等,乃之误导。

4. 人性觉悟关要切入点:良知见心
觉悟明心,与常见有着巨大转折和鸿沟。人皆有心,可通常就是不知此心,完全无法感觉。明心之觉与常见相反,往往越努力思维,越不得要领。道者之讲转身、破相、不执、放下……似乎也能明白那意思,但就是不知怎么办。觉悟之为事,难乎其难,否则孔老夫子也不至于圣叹朝闻夕死。
在这里,我们重点讲人性觉悟,并指点其关要切入点。
① 传统觉悟在智慧,关要在破相悟观念而明心;人性觉悟的切入点,则直接从良知见心.
② 良知人人都有。孟子云,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不虑而知为良知。
③ 良知人人有觉。一念之生、一事之应,若之离善下落,稍有违心,自己即刻知道,了了分明。
④ 通常若未觉悟,都会执着落相,而且皆不自知;但即使所谓迷执众生,良知也始终都在自动善护念。在你可能逾越或处在临界时,良知就会即时提示。
⑤ 良知即心动。要说所有的念都是心动,但良知之念还与众念不同。因为心性关乎命运人生,所以良知念动为最高级别的心灵警讯。其之为念,细微而强烈,迅疾而惊心。每个人只要扪心自问、回忆,都可以想起不止一次曾经感受到的不安与愧疚等良知提示,那是铭刻心底的不灭记忆。
⑥从良知最容易直接感知心动。只是,人不知此即心动,不明此动即心。一旦由良知而见心,原来如此!——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心就在,良知提醒处!
⑦ 从良知见心动.
若见心动,即见本来。
良知见心与觉悟明心之同境,
故良知为觉悟通衢,
良知为明心直通车。
要在确认此心,要在见心不疑(见者不疑,疑者不见):
良知见心之心,即明心见性之心,即本来之心。
⑧ 大道至简。本来都在,所以觉悟本来很简单。
5. 理通本来即名实贯通
我们的思维都是概念——名相思维。我们用概念命名万物,以不同概念而分别界定,通过概念与存在的对应与替代,间接认识存在。
以概念代替存在,认知更为方便,并自成体系;
但是把概念当作存在,这种名实分裂和观念执着,也正是人的精神二元对立的根源。
而我们的心的感知不用概念,为没有分别的通感境界。
觉悟即之若能放下概念思维回归本来之心,从分别回到一体,便自心清明,解脱自在。
之所以良知通心,即在本心和良知之境点,还基本没有产生分别,名与实大致为一体。所以从良知可以直接感知心,良知即心。
觉悟本来,感而遂通,有了名实一体的体会,即可举一反三,一以贯之,从此之原点,贯通所有名实,得思维之体用自如。
到名实贯通之境,实际上已经是传统的智慧觉悟。由此可见,从良知见心之人性觉悟,再到名实贯通之智慧觉悟,乃之顺理成章。因为这契合人类生命演化史,即先明人性、立人心,而后开启智慧,创造观念世界。传统觉悟之所以极难,也在于直接在观念智慧领域达成飞跃,而越过了人类精神的心性发展境阶。

6. 为什么要特别讲人性觉悟
既然人性危机已经成为整个人类的共同精神问题,所以人性觉悟必将成为现代人类的必修课。
传统觉悟主要在明白观念智慧,人性觉悟则在明白人的本来。
人性觉悟,旨在真知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一旦觉悟人性,所谓终极问题便成为人心常识.
人的本性,既非无善无恶,亦非有善有恶,而是至善无恶。——明白至善之绝对,为人性觉悟的恒在标准.
人之本,境位真一,即道生一之一,其为真有,而不是所谓什么都没有的无,所以内涵至善。——拥有至善内涵之一点灵明,人才终于成其为人。
人之初,性本善;人之终,归至善,是之谓:善始—善终。
当然,惟有觉悟人性,才能真知人的根本和人性奥秘。
其实,人性就在人心、就是人心,故所谓性善性恶,不在口舌之辩。欲知其要,问心即可,心证便知。
简单来说,即使极端性恶论者,他也绝对不愿意自己生活在地狱,绝对不希望自己的亲人成为仇恨、暴戾、恐怖、噩梦的牺牲。——这就是他心底的性本善。
可叹现代人被各种观念理说彻底搞糊涂了,连自己本性是善是恶都拎不清楚,人性迷失如此,所以精神世界混乱不堪。
必须人性觉悟,回归人性本来,立心正本清源,重建精神世界。
人的优势在精神世界,人的麻烦也在精神世界。
存在大千,境界多维,因果纷繁,命运无常;更且心生万相,虚实玄幽,恍惚迷离,幻化万端,精神境场复杂无比,未知不测防不胜防,颠倒梦想千虑一失,怪力乱神魔高一丈,所以,三代圣人便已先知:
人心惟危。
所幸造化助人,天道有常,至善人性本为生命自然防护机制的最高结晶,亦之人类精神世界之终极护法,以故,经典明然安心独善之道:
仁者无忧(《论语》);
德全不危(《黄帝内经》)。
——这也是人性觉悟的又一重价值和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