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連、70カ国以上から2020年排出削減誓約書を受領
2023-07-07人類の祖母、万博に歩を進める
2023-07-07记者 王璞 袁园
当下的中国政界,最惹眼的事,莫过于薄熙来发动的重庆打黑风暴。成百有头有脸的黑势力人物被逮,数十名警界高官落马。这些人,都是眼线广布,盘根错节,而且实力雄厚的“地头蛇”。要想扳倒他们并不容易,但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做到了。他自2007年底主政重庆以来,兴利除弊,惩恶肃贪,扶正祛邪,扬红抑黑,励精图治,打出一系列组合拳,一再引发民意井喷,让人刮目相看。
一、谁说黑社会管不了?重庆打黑在鞭炮声中交上圆满答卷
纵观重庆打黑,可谓一举多得,成果丰硕,既打了黑,又肃了贪;既惩了恶,又除了奸;既正了官风也影响带动了民风。其间,像文强那样集“官商匪”于一身的贪官应声落马;一批司法机关和党政机关的“内鬼”被查处;少数披着rendadaibiao、政协委员外衣“以黑养商”的“奸商”被绳之以法。有人总结“打黑除恶”专项斗争至少有八项好处:一是铲除黑恶势力,确保一方平安;二是扫掉一批“内鬼”,警示挽救干部;三是促进一方和谐,确保安定团结;四是营造良好环境,助推经济发展;五是探索“打黑”经验,提供“除恶”样本;六是传递碰硬精神,强化国家机器;七是弘扬浩然正气,震慑邪恶势力;八是验证了一条真理,久行不义必自毙。
薄熙来扫黑为啥强龙能压地头蛇?因为打黑是“中央规定动作”,因为他抓住了“治官”这个关键环节,因为他 “身正不怕影子斜”,因为他有“五种”精神,有一种嫉恶如仇的精神,一种敢于碰硬的精神,一种执政为民的精神,一种与邪恶势力不共戴天的精神,一种不惜与fubai分子“同归于尽”的精神。只要有这五种精神,强龙就能压住地头蛇。随着4月14日付在重庆扫黑中落马的最高级别官员,原重庆司法局局长文强被一审法院判处死刑,重庆打黑在鞭炮声中交上圆满答卷。
二、难道房价真的压不住?在两会期间房价继续攀升
虽然楼市在今年前两个月出现了成交量放缓现象,但随之而来的3~4月却迅速回暖。据中原地产监测的9个重点城市新建住宅成交数据显示,四月上旬各地住宅成交量回暖势头不减,除广州成交量环比增幅超八成外,北京成交量环比增幅也超四成。另外,天津、成都、杭州、重、武汉等二线城市成交量也均有不同程度的回升。
去年以来,随着系列宏调政策出台,加上两会对楼市的种种议论,本以为会在预测当中下跌的楼价,如今却依然站在楼市的高峰处。
目前国家宏调的宗旨就是抑制房价过快增长,能直接反映资本市场的股市已应声而落,但为何与其有密切关系的房地产市场却出现了相反的势头?日前,有经济学者表示,虚实两大经济主体的市场期望不同,在通胀的压力下,市民更愿意将资本投向楼市。
在日前举行的《中国高端物业气象报告》发布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在接受《亚洲新闻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房价调整至少需要一年到一年半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政策的市场影响力可能还来不及体现。
三、薄熙来是不是在做秀?帮穷人造房是政府责任,不让夹心层"蜗居"
这是一个让人心动的“民生住房账本”——未来10年,重庆市将建设4000万平方米的公共租赁房,今年开建500万平方米,3年时间内完成2000万平方米的建设任务。
这意味着,重庆改变了住房主要由市场提供的单一体系——30%的低收入群体由政府提供的公租房予以保障,70%的中高收入群体由市场提供的商品房解决。
重庆市还准备对高档别墅和商品房征收特别房产税,形成“低端有保障、中端有市场、高端有约束”的住房制度体系。
“攒钱的速度永远赶不上房价上涨的速度。”——电视剧《蜗居》的热播,折射都市“房奴”的辛酸苦辣。也暴露出我国住房供给体系存在的制度缺陷。
今年2月,重庆市推出公租房兴建计划,与原有的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危旧房和棚户区改造安置房、城中村改造安置房、农民工公寓5种保障方式,形成“1+5”保障性住房体系,力争实现城市低收入群众住房保障“全覆盖”。
房产具有保障性和商品性的双重属性,完全由政府保障或完全由市场供给的“单轨制”都存在不足。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说,住房是当前百姓最关注的问题,解决住房保障是一个重大民生工程。他明确提出,帮穷人造房是政府的责任,要让老百姓都有房子住。
四、重庆模式引起的思考
因打黑而受全国瞩目的重庆,发展速度也非常惊人。
2003年以来,重庆连年保持GDP两位数增长。2008年在全球金融危机面前,中国整体经济下滑,而重庆市GDP比上年增长14.3%,实际利用外资27亿美元,为上一年的2.5倍。2009年,重庆GDP增长14.9%,位居全国第三。有评论说,重庆以远远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成绩单,成为中国经济转型中的崭新引擎。
重庆与广东浙江等地相比,不具有发展外贸的地理优势,而且大城市与大山区、大农村并存,二元结构突出,既有非常强大的工业基础,又有很落后的农村地区。它也不具有太多资源优势。
重庆的成功,原因在哪里?《亚洲新闻周刊》认为,“国资增值与藏富于民并进”是“重庆模式”的内核。其中一个重要的机制是,通过国有资本对社会资本的影响力和带动力,实现国有资产的增值,从而有经营性收益上交。国资增值使政府有能力降低税率,民营企业和老百姓少缴税,投资就有利可图,这又达到了“藏富于民”的目的。
除此之外,重庆市很多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投入,都是来自重庆八大国投的国资经营所产生的利润,比如刚建成不久的重庆大剧院。试想,如果用一般财政收入修建大剧院,资金还是要来自企业和个人,而用国资增值部分来修建的话,就等于减轻了老百姓和企业的税收负担,这是间接地藏富于民。
重庆的做法,是一个以民生为基础的模式,实践证明这个模式是正确的,使得重庆经济充满活力,值得全国甚至不少发达国家借鉴。